广西柳州工业逐“绿”前行 打造经济新引擎

发布时间: 2017-06-22 11:15:04 |来源: 中新网 | 作者:周潇男 |责任编辑: 沈晔

 

广西柳州工业逐“绿”前行打造经济新引擎

资料图:每年的四月,柳州的紫荆花盛开,整个城市被粉红色的花海包围。 王以照 摄

“上世纪90年代,柳钢的上空,时常能看到黄烟腾空和红烟弥漫,柳钢厂区曾被当地人戏称为‘连飞过的麻雀都是黑的’。”从小在广西柳州长大的居民赵一霖回忆说。

柳州是中国西南工业重镇,也是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重工业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在给柳州带来经济效益、助推广西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被列为中国四大酸雨区之一。当时,市区的山由于酸雨影响,很多都成了草木稀少的“白面山”。当时民间有“雨水下来似醋酸,城里处处‘白面山’”的顺口溜。

面对严重污染,柳州官方下定决心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发展经济”的路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开启了重现碧水蓝天的“治污之路”。

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柳州,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大,产业节能降耗和升级转型难度大。对此,柳州打破工业落后产能瓶颈,重点以打造绿色生态工业入手,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

资料图:每年的四月,柳州的紫荆花盛开,整个城市被粉红色的花海包围。 王以照 摄

据统计,过去五年间,柳州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33.7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42.5万吨,淘汰落后造纸产能3.8万吨,淘汰落后铁合金产能2.4万吨。

作为特大型钢铁企业,柳钢在投入100多亿元发展主业的同时,投入70多亿元抓环境治理,产能从100万吨发展到1200多万吨,但污染排放量却大大降低。目前,柳钢已经形成封闭式循环利用模式,整个生产流程不外排废水。为妥善处理工业废渣,柳钢采用国内先进的热焖处理工艺,生产出可再回炉的废钢、渣钢以及用于建筑等行业的尾渣,实现渣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汽车产业方面,柳州开始在新能源车产业上发力。2017年,柳州市共有6款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该市的新能源汽车获取国家公告目录达11个。上汽通用五菱探索出一条不依赖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路子,推出的两座电动汽车E100可以直接使用普通家庭接地线的三插电源进行充电,充电功率小于2千瓦,充电时长不超过8小时,彻底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不方便的问题。

从2008年起,柳州市财政每年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建设。此外,柳州还通过搬迁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整治一批等“四个一批”的方式,对该市工业园区重新布局,树立产城融合新标杆。

技术更新改造提高了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2016年,柳州工业总产值4787.2亿元,比2006年增长近340%,年均增长15.98%;当年柳州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45万辆,位居全国城市第三。

同时,柳州启动“百里柳江”市区河段综合治理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50亿元人民币,做好沿江两岸河道整治、污水处理、园林景观建设。截污管道将污水截留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现有的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64万吨。

赵一霖回忆起小时候的柳江下游,水面上总是漂浮着一层焦油,下河游泳的人身上沾了焦油很难洗去。“柳江河从上游三江交界断面到柳州市区段的全程水质保持II-III类水标准,这在中国大中城市,特别是工业城市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中共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耀光说。

经持续治理污染,柳州捧回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工业城市建设宜居城市的范例,优良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此安家落户。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