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老工业基地新突破 出清落后产能做强新兴产业

发布时间: 2017-03-22 09:52:5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 |责任编辑: 君君

 

株洲,一座被称为“火车拖来的城市”,是我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作为老工业基地,株洲面临产能过剩、结构老化等“共性”难题,是这一轮供给侧改革的“任务大户”。如今,《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当地通过做足“加减法”,既强力削减老旧、落后等过剩产能,又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打造“中国动力谷”。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与自主创新,增强内生动力,推动新旧动能有效转续。这座老工业基地的“共性”难题正在“个性”突破。

做减法去产能

走进株洲洁净煤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墙上和设备上张贴着“关停验收”的封条,曾经24小时不停的运送带不再转动。企业负责人樊福锁介绍说,因煤炭产能严重过剩,洗煤也就没了市场,只能关停,向煤炭物流行业转型。

“关闭企业473家,淘汰落后生产线195条,拆除烟囱452根,清水塘地区工业总产值由高峰期的400亿元降至目前约100亿元。”株洲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周述勇说。

“株洲冶炼最红火的时候,产量占了世界的四分之一。现在,重金属、钢铁、化工等五大污染行业基本上没有了。”株洲市环保局副局长何长顺说。

用电量是工业发展的“晴雨表”。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三年来,株洲的工业用电量持续下降,但工业增加值却在上升,说明淘汰落后产能的效果明显,工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市场出清落后产能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最为关键。只有为企业减负,才能有效提升供给能力。“就政府层面来看,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和取消无依据税费,对企业而言是最大的降成本。”株洲市常务副市长赵文彬表示,2015年株洲市减免税费11亿元,这让财政相当困难,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株洲市经信委副主任万晖介绍,该部门从600多个有惠企政策内容的文件中,筛选政策“干货”180余条,并建立6695家工业企业信息数据库,累计向企业推送惠企政策400多万条次。同时,株洲市还以“干货”政策拉低企业成本,比如下调工商业电价、燃气等价格,预计2016年可为企业减少电力、燃气等要素成本约1.7亿元。

“政府牺牲一些既得利益,改进一些服务,就可以换来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而后者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让企业在经济重压下轻装上阵。”株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说。

做加法走高端

在果断做“减法”的同时,株洲不忘及时做“加法”,即做强“高、精、尖”等高端优势产业,全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以此来承接和补位老旧产能削减之后的空档。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才能形成新的增长引擎。

株洲市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全力实施制造强市计划,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刺激政策,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动力谷”。

在传统产业日渐式微的情况下,株洲市紧密布局电子信息、健康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目前,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IGBT已应用到高铁动车、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研究所总经理丁荣军表示,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已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但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差距,在国内也面临激烈竞争。因此,只有夯实设计、制造、产品三大技术平台,重塑和优化企业科研开发体系,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才能实现强者更强,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2016年,株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与高加工度产业比重提高,实现了产业的成功转型。数据显示,以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进一步加快。其中,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4.4亿元,增长61%,比去年同期提高53.7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累计实现增加值89.8亿元,增长12.4%,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此外,航空装备产业增长20.3%,高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速13.2个百分点。

做“加法”不是简单、盲目的叠加,更重要的是查找问题、审视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县域经济滞后,民营企业太弱,第三产业匮乏。这被认为是株洲经济的三大短板。

“为了补齐这些短板,株洲市正在着手研究借助市级平台公司力量,将资金、消费等导入县域,解决县域经济承接力差、库存压力大、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县域全面发展。”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说。

破藩篱增动力

2016年,株洲实现GDP2512亿元,增长7.9%;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104.96亿元(含军工),增长7.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和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为多年来最高排名;从规模工业发展过程来看,呈现出中小微企业发展较快、县域经济贡献较大、转型升级有效等特点。

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促使株洲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在湖南省的排位不断前移,2015年成为全国“稳增长”20个先进地市州之一,被国务院通报表彰。

“资金是经济建设的血液,是最重要的要素保障。打开投融资的大门,才能吸纳最广泛的社会资金。”株洲市市长阳卫国介绍,株洲市全面深化投融资改革,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采取企业债、基金、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建立起有利于供给制改革的体制机制。

据记者了解,2015年株洲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设立了4支总规模85亿元的专项基金,有效探索了“财政资金—股权基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逐级放大的投入模式。2016年还尝试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增信融资320亿元。同时,在湖南省率先出台PPP实施方案,纳入省级示范项目10个,项目金额208亿元。

株洲市科技局副局长龙凡平说,株洲市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环境优化三大工程,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共性制约”有待解决

株洲作为老工业基地,其优化供给侧的探索对其它地区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但基层政府、企业等普遍反映,老工业基地的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复杂,当中一些问题在全国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建议引起重视并针对性地解决。

老工业基地的央企地方子公司较多,但普遍自主性不强,企业活力难以释放。央企在地方的子公司虽是独立法人,拥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完备的决策协调、监督机构,但在实际运行中并不能按照公司法独立行使自主经营权,企业人事、项目等重要审批权限仍在集团公司,子公司自主权较小。建议参照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加快推进央企简政放权进程,有效提高央企子公司经营的自主权,提高决策效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当前,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成本依然很高,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十分突出。“现在,银行业敢给央企和平台公司贷款,就是不敢给民营企业贷款。即使给贷款,利率也要上浮,这是民营企业投资断崖式下跌的原因。”株洲市某官员表示,国家需要把银行给企业的贷款利息降下来,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的利率。

降低土地成本是供给侧改革中降低要素成本的重要方面,但目前土地管理的权限、土地管理的制度基本由中央政府掌握,地方在降低土地要素成本方面的可操作空间非常有限。而且,株洲这类城市,政府在土地上基本不赚钱,降成本的空间相当有限。

株洲这类老工业基地的环保改造任务极其繁重,但当前环保投入力度与污染治理工作需求仍存在不小差距。据了解,当前的环保项目基本是经济效益甚微或零效益的项目,例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等项目往往存在资金缺口较大的困局。由于投入不足容易导致部分项目推进缓慢,难以按期完成。

每个老工业基地都拥有具备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比如株洲的轨道交通、航空和汽车等三大动力产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建议国家在产业布局、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智能制造试点以及相关政策、资金方面,对老工业基地的新旧产业转换给予倾斜,以减轻这类供给侧改革“困难户”的阻力和负担。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