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民“赴台自由行”详细攻略 轻松玩遍台湾
发布时间: 2014-08-20 14:39:55 | 来源: 齐鲁网 | | 责任编辑: 沈晔
“台湾自由行”小吃精选:
(一)蚵仔煎
典故:郑成功攻打台湾,在缺粮的情况下,士兵就地取材,以蚵仔、番薯粉混合煎成饼做粮食,后流传为著名小吃。
风味:首要条件是采用新鲜蚵仔,台南安平、嘉义东石、屏东东港的最好。其次是要纯番薯粉。鸡蛋的选用也很讲究,一般用土鸡蛋。冬天搭配苘篙,夏天搭配小白菜,用猪油煎,口味甜中带咸、咸中带辣。
(二)米汤粉
典故:与台湾盛产大米有关,以米磨成粉后制成。手艺传自福建。
风味:热呼呼的汤汁,咕噜咕噜入喉而下的滑润米粉,造就了它朴实清爽、不造作的鲜甜滋味。浸泡在粗粗短短的米粉里的材料,是猪内脏和小菜。
(三)生煎包
典故:源自上海灌汤包,经小摊、夜市发展为具有台湾风味的小吃。
风味:一般分两种口味。鲜肉口味大多以猪后腿肉拌高丽菜做成馅;另一种为纯粹的蔬菜口味,以高丽菜和韭菜做馅,以粉丝辅助。包身松软,吃时有鲜汁流出。
(四)肉圆
典故:台湾庙会特制的贡品。
风味:外皮以番薯粉制成,馅料则以瘦肉、香菇、笋角为主,以甜、辣酱做蘸汁。分油炸和清蒸两种。油炸气味芬芳,清蒸口感清爽。
(五)鱿鱼羹
典故:源自福建,“善制海鲜,每每羹汤”,后传入台湾。
风味:所用鱿鱼,系将生鱿经太阳曝晒或烘干去掉水分制成。汤底用大滑汤,配料有醋、蒜泥、辣椒酱。具有咸、甜、芬芳三重滋味。
(六)刈[y]包
典故:源自福州,经演变成著名小吃。风味:吃法像汉堡包。在馒头皮上夹入肉料、酸菜、香菜、花生粉、甜辣酱或山海酱进食。
(七)担仔面
典故:早期由老板挑着碗筷与锅子到处叫卖,半蹲式地坐在小凳上吃面,成了担仔面的早期印象。
风味:其做法是先以热水烫碗,然后在碗里装少许煲热的面,加上肉臊、鲜虾,淋上虾膏汤,佐以黑醋、胡椒、香菜、蔬菜,新鲜迷人,滋味芳香。
(八)大肠面线
典故:源自台湾早期农业社会,是当时的主妇煮给农耕者的面食。为了便利多人享受,通常煮成一大锅,并丢入蚵仔以增加营养,后流传到各地,人们加入了大肠、肉羹等材料。
风味:无论是黄面线或红面线,烹调大肠面线都以手工制作最能凸现美味,因手工独有的揉、拉、搓、甩等过程,使面煮起来不易烂、入味、有咬劲。另外,头汤也是构成美味的重要一环,头汤用猪大骨汤,材料可加入蚵仔、大肠、小贡丸、竹笋、酸菜等。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