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延禧攻略》,剧情过瘾,画质精良,服装配饰也都精益求精。高贵妃的昆曲、贺寿预演的打树花、璎珞的刺绣、皇后头上的绒花等等···无不彰显着“非遗”风采。
单从人物海报上看,不难发现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扇子。各位主子手持摇扇,姿态各异。据说,这些扇子有的高达上万块,良心道具,真是下了血本。
而说到扇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中国···
初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称之为“障扇”,是为权力象征物。后经历代发展,扇子普遍传播开来。从官员到百姓,从文人墨客到闺阁女子,扇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娱乐、欣赏、收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羽扇最古,是以禽羽制作,制艺精良,象征权威与智慧。周瑜诸葛亮“羽扇纶巾”,扇一摇便生一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把羽毛扇增添了多少英雄气魄与勇者智慧。
诸葛亮,羽扇第一代言人
在汉代,扇面多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中国自古对“圆”有相当的心理认同感,寓意“圆满”。不过,班婕妤的《怨歌行》的团扇却失了“圆满”之意,她以团扇自喻,借团扇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失宠深宫后妃的痛苦心情。
团扇亦有长圆、梅花等之形,玉、竹为柄,坠以流苏为饰。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自有香扇遮面的妩媚娇柔。在中国名著《红楼梦》中,宝钗手执团扇戏彩蝶,“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又将女子“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活泼展现的淋漓尽致。
明代,折扇流行开来,文人雅士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一扇一摇间,便透露出许多的风流才情,折扇也因了这些美画佳句身价百倍。
中国有“文佩扇、武佩剑”的常理习俗,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无论秋凉冬寒,出门应事,会亲访友,也必一扇在手,以示儒雅风流。16世纪初,中国折扇传入欧洲。文化的相融让来到欧洲的“中国扇”有了更多形态与风情,风格或华丽或简约,独具特色,颇受欧洲贵族喜爱。
一把成扇在手,扇面扇骨相辅相成。扇骨,由竹子及各类名贵木材制成。而中国人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扇柄扇骨亦重雕工。而扇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收藏品类,雕刻工艺是鉴赏和估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孕育了扇文化,历经千年的岁月沉淀,集成了独具韵味的扇文化艺术。而这种文化艺术,在热播剧中得以彰显,可以说是寓教于乐了,就像网友所说的“扇子演得好”
文章均为时尚中国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