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直播间“土味”食品不能变味

时间:2021-03-17来源 : 北京晚报作者 : 侯江

“麻辣菱角菜,无添加,每天现做”、“纯手工打造绿豆粉皮,78岁的奶奶干了一辈子的手艺”……看着很馋人的吧?可据本报报道,记者网购的6份网红食品,经专业检测,均为“三无产品”,号称“无添加”的榨菜,添加剂超标183%;“老奶奶一辈子”打造出来的绿豆粉皮,铅含量超标52%。

生活越好,人们越怀念“土味”、“家味”、“老味道”。于是,主打“手工”、“家庭自制”等旗号的网红食品应运而生。消费者愿意为这类食品掏钱,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为无法忘却的那份情怀。可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不少直播间里网红食品的“红”,更像是刻意美容过的,内里没准藏着黑。电商展示的蛋糕照片挺漂亮,可给你做裱花的人有没有戴口罩、双手有没有消毒?古法自制香肠也可能真材实料,但肉毒杆菌是不是在晾晒过程中悄悄繁殖?家庭作坊的卫生状况,消费者无从了解;个别无良商家为了外观漂亮添加色素、为了“口感纯正”添加香精、为了降低成本在原料上做手脚等,消费者仅从直观的口感、味道和色泽上更是很难判断,事后维权更是难上加难。

想吃土味却吃了亏,付出了比常规商品贵很多的钱,得到的却是难以言述的失望和痛心。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现象,“手工”、“家庭自制”的网红食品,是红在直播间的宣传,大多不具备食品生产资质,食品的原料购买、加工都缺乏监管和规范,还游离于市场监管的体系之外。此外,所谓的“土味”、“家味”、“老味道”,大多是消费者根据个人口味做鉴定,但原料选用、食品加工、运输过程,岂是离开了严格科学的规范要求,光靠感觉就能实现的?

在所谓网红食品流向更多人舌尖之前,监管管理部门应当设置更高的安全壁垒,对更多网红手工作坊进行规范。这是保障网红“手工”食品,更是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