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60年老味道 中关村茶点重张

发布时间: 2017-05-23 10:17:51 |来源: 北京日报 | 作者:于丽爽 |责任编辑: 曹洋

 

昨天早上,北四环大雨倾盆。9点整,中关村北一街里,中关村茶点在雨中静悄悄地恢复营业了,没有花篮,没有条幅,但有闻香而来的人们。后厨端出一盘,前厅卖空一盘,都来不及摆上货架。60年不变的老味道,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接续上了。

早上7点,厨师们就准时上岗了。打鸡蛋、和面、准备馅料……5位平均年龄60岁的大叔,默不作声地各干各的,看着脚下慢慢悠悠,手上却麻利着呢!4袋面粉,3箱鸡蛋,店里一天卖的所有糕点,全靠他们手工做出来。做得一样,端出去一样。着急也没用,卖完了还想要也没有。

“我的老师刚从美国回来,听说这儿今天开业,我特意等到今天去看望他。他就喜欢这一口,我准备照着100块钱买,多挑几样!”9点店门一开,80岁的熊锦云老人就进来了。粉墙、白桌子、玻璃柜台、带秤砣的老秤、手写的记账本、只收现金,重新开业后,除了柜台从北间搬到了南间,一切还和过去一样。

聊起中关村茶点,老人有满满的回忆。“我在中关村住了60年了。刚开业那会儿,吃西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从前吃不起,就买一毛钱一个的大面包,特别香。别的东西多少钱,连打听都不打听。哪像现在,想吃什么买什么。”老人说。

9点25分,当天第一炉糕点出炉,身穿白大褂、头戴厨师帽的大师傅从后厨端着大盘子走出来,把点心摆在前面的柜台上。“杨梅酥!给我来一份!”熊锦云老人靠近柜台,两眼放光。“我是干会计工作的,就是我这个老师教的。他今年92岁,老伴也86岁了。他们说美国的点心不好吃,还是中关村茶点好吃,过了这么多年就是忘不了!”老人说。

10点左右,厨师又出现了,又是一盘盘热气腾腾的糕点。“这叫什么?”一直等在一旁的一位女士凑上来问道。“起子饼。”售货员回答。

“哦,来一袋!”女士名叫孟庆杰,今年58岁,家住附近。“是我姑娘派我来买的,买给姑娘、外孙和女婿吃。以前不知道有这么家店,姑娘看新闻说,这家店是郭沫若让开的,一定让我来买点尝尝!还没吃呢,光闻这味儿就够香的!”

10点半左右,走进来两个中年人。“有松花蛋糕吗?”其中一位问道。“真对不起,这会儿还没做出来呢,得下午了!”售货员答。“哦,那起子饼和清蛋糕,各来一袋!”中年人驾轻就熟。

中年人名叫时洋,今年44岁。“这些年味道没变过,小时候什么味道,现在还是什么味道。”时洋说,自己小时候吃的都是边角料,成袋的,拿回家,倒在点心桶里,吃的时候先挑大块的吃。成块的糕点,偶尔才会买。“这家店,看起来不高档,吃起来很高档。主要是用料实在。买一袋点心放车里,满车都是香味。”时洋说。

核桃排、黄油蛋糕、黄油排、咸甜酥、椰丝排、筒蛋糕……11点50分了,后面的厨房里还在有条不紊地忙活着,一炉炉糕点,带着特有的香气,被一盘盘端上柜台。闻香而来的客人们,你三袋,我两袋,拎着熟悉的味道,心满意足地离开。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