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尔大家族看通用好兄弟

发布时间: 2016-06-15 10:10:24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白明 |责任编辑: 曹洋

 

人们只要一说起海尔,大多会想起前些年的电视广告,海尔好兄弟的卡通形象令人记忆犹新。从某种程度上讲,海尔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结交好兄弟的历史。通过并购,近些年来海尔先后接纳了日本三洋和新西兰的斐雪派克这两位好兄弟,在国际家电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尔大家族。目前来看,随着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不断延伸,海尔大家族也会根据需要和可能继续“添丁”,就连大名鼎鼎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家用电器部门,现如今也正在成为海尔大家庭中的另一个好兄弟。按照海尔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2016年1月15日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目前来看,“产权证”办好了,“交钥匙”的日子自然也就到来了,这就是2016年6月6日(美国当地时间),而年、月、日都带着6字或许也是为了图个六六大顺吧。

好兄弟是海尔的重要标志,但海尔在当今的国际家电行业也不会随意去“结拜”兄弟。至少,海尔“结拜”的兄弟应当是“好”字当先。前些年海尔并购三洋和斐雪派克如此,现在海尔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更是如此。至于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到底“好”在哪里?不妨看一看。近年来,通用电气的研发周期缩短,知识产权逐步增加,具备行业内领先的实验技术能力。2014年,通用电气家电部门的平均研发周期为16个月,较2000年缩短了60%左右。与此同时,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拥有上千项的专利技术,涉及到诸多种类的机电产品。对于海尔来说,通过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上述资源很大程度上能够为其所用。

迄今为止,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已经有大约20年时间。目前,海尔的产品已经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分钟就有125名海外消费者成为海尔的用户。然而,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不仅限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找到立足点,而且近些年来也越来越注重在主要市场“接地气”,提高加工制造的本土化水平。目前,海尔在海外生产的产品在其海外终端销售额中所占比重达到50%左右。对于海尔的国际化战略来说,当务之急不仅是要做到走出去,而且也要做到走进去、走上去。很明显,作为一家国际上著名的家电企业,“走出去”意味着要有全球配置资源的视野,对于现在的海尔来说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来看,海尔的产品不仅走出去了,而且海尔的加工制造产能也正在加快走出去。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尔此番并购通用电气这家百年老店的家用电器部门也更体现出“走进去”和“走上去”这两大着眼点。

一方面,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要想充分体现出“走进去”,就需要在当地找到比较有实力、比较靠谱的合作伙伴。在特别是在拓展美国市场过程中,牵手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不仅让海尔在贴近市场方面获得“近水楼台”的便利,更是让海尔在提升竞争力方面“如虎添翼”。目前来看,通用电气的家电总部总共拥有约12,000名员工,其中96%的职工在美国工作,说明其业务重心主要放在美国本土。况且,现如今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在美国5个州拥有9家工厂,并拥有世界一流的物流和分销能力,以及美国市场强大的零售网络关系。不难看出,海尔要想在美国市场上占有更重要位置,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来扮演“带路”角色。

另一方面,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更需要体现出“走上去”,在国际家电业竞争中占据更多制高点,而此番海尔与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合作则在很大程度上便于在研发过程中“借力”。应当看到,通用电气在美国制造业发展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家电部门目前涉及到冰箱、冰柜、烹饪产品、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空调、水过滤系统和热水器等诸多领域,而雄厚的研发力量客观上可以构成与海尔互补的优质资源。

海尔与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虽然这一次最终有幸成为了好兄弟,但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对于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在海尔发起并购之前,伊莱克斯也曾经对其发起过并购,但无果而终。据悉,海尔针对通用电气家电部门发起的此番并购,虽然比当时伊莱克斯的出价高,但从性价比角度来看,海尔并不是当“冤大头”。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要正确判断并购对象的投资价值也更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货比货”。自从伊莱克斯收购失败后,通用电气也进行了对家电部门的投入,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业绩也因此比以前有了一定提高,自然含金量也不同以往。况且,即使面对着同一个并购对象,对于不同的并购发起方来说,买到的既有可能是宝贝,也有可能是鸡肋,关键看自身的资源配置效率。事实上,自从2012年以来,通用电气一共向其下属家电部门投入了10亿美元以上,不仅用于领先产品研发,而且也用于生产设施的改造。

在茫茫人海中,海尔能找到通用电气家电部门这样高大上的好兄弟并不太容易,而日后要做到与这个好兄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则更具有挑战性。海尔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后,遇到水土不服自然是不足为奇,但应当学会很快适应。通过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部门,海尔也将这家美国企业的管理团队纳入麾下,实施更为接地气的本土化经营模式。按照海尔制定的“轻度”整合计划,海尔将与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建立中美联合整合团队,以充分发挥这家美国百年老店的高管层与核心员工的主导作用。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多啰嗦两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只要有合作就存在着合作伙伴相互适应的问题,而不是单向适应。对于通用电气家电部门原来留下来的管理团队,海尔的确需要加以适应,充分调动并发挥好这个团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反过来看,原来的管理团队也需要对新东家加以适应。事实上,我们国内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也总强调要主动适应外商的管理模式,怎么轮到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时就“忽视”了当地对我们的适应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做到双向适应,才能够高效率地通过并购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由于国情不同,海尔与通用电气之间或许存在着经营理念上的不相同,其实,不同中国公司之间与不同美国公司之间也同样是这样。不过,经营理念上的不相同并不等于不相通。就拿人单合一这一经营理念来说,或许仅仅对应着海尔经营过程而提出来的。事实上,人单合一所代表的最大经营理念就是用户至上,而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也同样将用户看作是“上帝”。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尔与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至少存在着在经营理念上相互欣赏的一面。如果没有经营理念上的相互欣赏作为基础,那么,海尔与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之间也很难“结拜”为好兄弟。

作为国际上知名的家电企业,海尔究竟与谁“结拜”为好兄弟并不是简单的多多益善,而是相当有讲究的。海尔并购了通用电气家电部门后,自然会充分发挥美国家电行业这家百年老店的作用。对于海尔来说,并购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优势互补,但并不局限于在现有存量资源上进行优势互补,而是要立足于增量资源基础上的优势互补。只有将合作的蛋糕做大,合作各方才能够有机会分享到更多蛋糕。目前来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海尔的家电业务也面临着转型的新契机。早在2000年,海尔高层就已经提出了“不触网,就死亡”的理念。应当看到,随着一个崭新的家电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初的这六个字被证实的确有先见之明。现在看来,海尔正在将自身打造成为全方位融入互联网的新海尔。至少从融入互联网这一点上看,海尔与通用电气的家电部门之间并不是“偶遇”,而是“不谋而合”。

总的来看,在当今世界家电行业,海尔已经多年蝉联第一位。欧睿国际发布的2014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表明,海尔占比高达10.2%,不仅第七次蝉联全球第一位,而且市场占有率也首次达到两位数。相比之下,通用电气是自从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896年设立以来唯一至今仍在指数榜上的公司,足见其在美国资本输出乃至美国制造业中的地位。作为百年老店,通用电气也一直传承着发明家爱迪生这位前辈的理念,始终致力于研发先进、便利的家用电器,从实验室走向工业文明。这样看来,通用电气的“老”与海尔的“大”相结合,那么,海尔与通用“结拜”为好兄弟也必然有助于海尔大家族在国际家电业中完成角色转换,不再过分拘泥于追求规模上的“大”,而是要成为具有行业领袖风范的“老大”,使未来国际化之路永远“六六大顺”。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