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牛津大学运作100座图书馆 书架首尾相连长190公里

发布时间: 2015-06-01 11:23:55   |  来源: 解放日报   |   作者:陈康令   |  责任编辑: 曹洋

 

再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一门现代的“生意”

说到这里,千万不要以为牛津大学图书馆只是简单的“公益机构”。巨量藏书和高度数字化之所以能够实现和维持,靠的是背后有一个筹款机制。

博德利图书馆公布的数据是,2012年总预算为3800多万英镑(约合3.8亿元人民币)。其中,超过一半的资金源于校方拨款,两成资金源于各类基金、捐赠、企业赞助,这些款项主要用于支付员工薪酬和购买图书资源。另有两成预算是基建专用。

不久前,牛津大学斥资8000万英镑(约合8亿元人民币)翻修的博德利图书馆新馆——“韦斯顿图书馆”正式开馆,科学界传奇人物霍金出席并揭幕。为期两天的开馆式吸引了11000多人参加,俨然成为了一场人气爆棚的节日狂欢。

这个图书馆在1946年由英王乔治六世揭幕,2011年闭馆翻修。加菲尔德·韦斯顿基金会为此捐助2500万英镑(约合2.5亿元人民币),获得冠名权。其他的捐助方包括牛津大学出版社、英国著名书店“布莱克威尔”的老板朱利安·布莱克威尔、牛津校友查尔斯·大卫家族以及韩国三星集团等。

所以说,再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一门现代的“生意”。因为有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和社会各界的财力支撑,牛津大学“图书馆王国”的品牌效应愈发显著。

根据笔者观察,在牛津大学校内,虽然电子资源受到师生们的追捧,但作为物理实体的图书馆建筑并没有受到太大冷落。在古典宏伟的博德利图书馆里,很容易看到专心学习的帅哥美女“学霸”比肩而坐。学习累时相视一笑,有时胜过千言万语,似乎印证了“智慧即性感”这句颇为时髦的英国名言。

牛津大学有近40所学院,不少学院将自己的图书馆作为影响和塑造本院学生的品味旨趣的“教育基地”。我曾受朋友之邀,在彭布罗克学院参加学堂晚餐,晚餐过后得以悄悄“潜入”到该学院的图书馆参观。据朋友介绍,本院学生往往更看重这片空间的象征意义,无论是从便利程度还是从“精神纽带”的角度看,他都更偏爱在这里学习、自修和讨论。

此外,这里的“图书馆王国”已不仅是“象牙塔”的根基,还成了公众眼中既亲民又“高大上”的私人和公众活动场所。经典壮丽的图书馆建筑备受市民和游客青睐,成为举办婚礼、酒会、家庭聚餐等的特别之选。博德利图书馆还曾被《哈利·波特》电影作为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图书馆和医院的取景地,至今依然是大批“哈迷”的重要“据点”。

今年的英国国家图书馆日当天,牛津大学在官方社交平台上密集发布了大量图书馆的照片和介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自然收到了许多“点赞”和评论。


     1   2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