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增速二季环比降六成 未来收益将在3%~4%
发布时间: 2014-08-27 09:03:01 | 来源: 广州日报 | | 责任编辑: 曹洋
进入年中,各类“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情况并不乐观。昨日,记者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宝宝”理财产品总体规模二季度增速由一季度的17.5%下滑到6.5%,下滑11个百分点,降幅达六成。其中,互联网“宝宝”受余额宝增速放缓的影响下滑幅度较大,由一季度的20.8%下滑到3.4%;银行类“宝宝”由一季度的12.2%下滑到二季度的7.2%,下滑5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收益率下滑是“宝宝”类理财产品规模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理财开始多样化,比如P2P、票据理财等等都对“宝宝”类理财形成分流。
数据:
“宝宝”规模增速放缓
此外,随着银行协议存款的利率比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以及未来监管层如果取消货币基金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预计宝宝类收益率将会进一步下降,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跌至4%的临界点,最终回落到3%~4%。未来,余额理财投资门槛和风险将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从总体规模看,宝宝类理财二季度增速由一季度的17.5%下滑到6.5%;其中互联网“宝宝”受余额宝增速放缓的影响下滑幅度较大,由一季度的20.8%下滑到3.4%;银行类“宝宝”由一季度的12.2%下滑到二季度的7.2%;基金类“宝宝”规模增速表现不同于互联网和银行类“宝宝”,增速有所上升,由1季度的7.5%上升到二季度的9.4%。
优选财富高级研究员朱政操认为,二季度“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逐步下滑,到目前收益率基本维持在4%左右的水平,收益率下滑是“宝宝”类理财产品规模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理财开始多样化,比如P2P、票据理财等等都对“宝宝”类理财形成分流。
此外,融360对集中跟踪的58个宝类产品的统计也显示,2014年以来各类“宝宝”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三方支付系“宝宝”数量增速最快;基金系宝类产品新增数量最多;银行系平均收益率最高。
分析:长期来看银行系“宝宝”收益率更具优势
从余额宝上线以高收益率“秒杀”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到百度百赚以8%的高收益噱头把宝类产品推向新高潮,再到今年互联网宝类产品收益率逐步回落,收益率一直是互联网宝类产品最引人关注的焦点。
融360的统计显示,从最近一个月平均年化收益率来看,基金系第一、银行系第二、第三方支付系第三、代销系最后。但如果从近一年平均收益率来看的话,银行系超过基金系排名第一。
此外,分析认为,在抢占理财市场一年之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宝宝”面临着收益率普遍下滑的局面;而另一方面,银行系“宝宝”收益率后来居上,目前普遍高于互联网“宝宝”们,从长期来看,银行系“宝宝”的收益率水平更有竞争力。
预期: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将维持在3%~4%
此外,跟宝类产品刚开始动辄7%、8%的高收益相比,现在收益率低于5%已成为普遍现象,6月份余额宝还一度接近“破4”的边缘。
记者了解到,宝类产品挂钩的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是银行大额协议存款,今年上半年央行定向降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整体平稳,资金面没有出现紧张局面,因此银行协议存款的利率比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这是导致宝类产品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分析认为,未来监管层如果取消货币基金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预计“宝宝”类收益率将会进一步下降。
融360理财分析师张懿望表示,宝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一直处于下滑的趋势,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跌至4%的临界点,最终回落到3%~4%,加之银行存款利率的可能上升,将使“宝宝”类理财产品在收益上的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
其次,张懿望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日益严格,众多银行大举调低银行卡转入“宝宝”类产品的资金限额,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宝宝”类产品的灵活性和收益性。
“随着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特权被取消,货币基金的优势不再。货币基金是利率管制时代的阶段性产品,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货币基金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物可能更多转向票据、保险、债券资产和非标资产,余额理财的投资门槛和风险也会增加。”张懿望表示。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