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卫生巾品牌陷入“尺寸风波”,持续引发热议。近日,多款知名品牌的卫生巾因实际长度短于外包装标明长度,被消费者质疑“偷工减料”。据网友测评,这些产品的长度误差普遍在5毫米~30毫米,若仅看吸收液态物质的“棉长”,差值更大。
面对质疑,相关卫生巾厂商给出回应称,产品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然而,多个品牌在测评中均在“合规”误差范围内出现了负偏差。有业内人士甚至直言“卫生巾厂家们踩着‘国标’底线‘偷工减料’,这在行业内并不是新鲜事”。
按照国家标准,卫生巾和卫生护垫的长度偏差指标,可以在±4%的范围内浮动。从表面上看,商家利用“合理”误差生产并不违规,但是,在这一“有正有负”的范围内,厂家只选择“贴标过线”“就短不就长”,这不仅让卫生巾的实际使用价值“缩了水”,也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受了伤”,产生被糊弄、背刺之感。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统计,2023年中国女性卫生用品的市场规模突破700亿元,未来还将进一步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果出现整齐划一的“缺斤短两”,本是产品生产标准的底线,却成为行业默认的“上限”,则应该引起重视。
除了长度“能省就省”,有消费者指出,卫生巾领域部分行业标准还有缺失,比如卫生巾最窄宽度标准、卫生巾侧翼黏度、背胶黏度等都需要明确标准。还有消费者认为,卫生巾真正起作用的是内吸收层,建议把内吸收层的长度纳入卫生巾的技术指标。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种种关切,也是对更严格、细致的行业标准和生产标准的期待,需要得到积极的回应和妥善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卫生巾即将迎来新国标。据媒体报道,国家标准计划《卫生巾(护垫)》正在起草,卫生巾国标起草单位工作人员表示,标准制修订过程较长,“会尽快地推出来,然后广泛地征求意见”。希望通过新国标的制定,填补标准的漏洞,回应消费者的关切,从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应该看到,此次事件暴露的是整个行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除了被大范围曝光的长度问题,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也需要得到更有力的监管。对那些制售不符合标准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卫生巾企业,该依法惩处的要予以惩处,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为数亿女性日常使用的基本生活物品,卫生巾的质量直接关乎女性身体健康,备受关注。期待更加科学、完善、反映市场诉求的卫生巾新国标早日出台,进一步立规矩、补漏洞、护权益。同时,这次卫生巾“尺寸风波”应成为行业反思的契机,给企业“敲黑板”:应从根本上尊重和正视消费者需求,企业方能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