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吊牌标称的内容,对于消费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个别品牌商品却“任性”标注,侵害消费者权益。记者昨天从市场监管部门获悉,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对羽绒服、羽绒被、围巾、棉服、冲锋衣和羊绒衫等用品进行监督抽查。结果发现,一些生产企业以次充好标注原材料是不合格产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的吊牌标称含96%羊毛,实际上一根羊毛都没有。
在抽查的350批次中,共发现4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达12.3%。多家知名品牌的产品在监督抽查中被判为不合格。
在对40批次围巾进行检测后发现,不合格产品在标注纤维含量时,大多数把一些价格便宜的化纤成分虚假标注成羊毛或羊绒等价格更高的原料。比如,有的围巾样品吊牌上显示的是96%的羊毛,但实测下来是100%聚酯纤维,一根羊毛都没有。经检测,不合格的围巾样品包括标称为七匹狼牌、雷郭堡牌、百瑞欧牌等10批次。
对50批次棉服的检测结果显示,生产企业对衣物的纤维含量随意胡乱标注,是不合格产品存在的另一个质量问题。比如标注100%聚酯纤维的棉服样品,但实际检测出来是100%锦纶。经检测,不合格的棉服样品包括标称为VERO MODA维沙曼牌、恒源祥牌、姿忆秀牌等10批次。
此外,检测发现多个知名品牌羽绒服样品填充物并非羽绒。一款从电商平台购买标称为优卡缇牌的加厚儿童羽绒服样品,明示含绒量为80%白鸭绒,然而实际含绒量只有1.7%。经检测,8批次成人羽绒服样品不合格,包括标称为雪中飞牌、戎美牌、爱狼仕牌、冰洁牌等样品。11批次儿童羽绒服样品不合格,包括标称为优卡缇牌、谷米熊牌、棉小班牌、小海员牌等。另外,标称为“上海怡庭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羽绒被样品,有四项指标不合格,包括纤维含量、绒子含量、鸭毛绒含量和蓬松度等,即面料和填充物都不合格。其吊牌上标称绒子含量95%,而检测下来只有7.8%,严格来说连羽绒被都算不上。国家标准要求,绒子含量要大于等于50%才能称为羽绒被。(记者王绍芳)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