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每年都会发布童装质量监督抽检报告。近年来,产品抽样合格率在不断提升,但网购童装合格率却依然堪忧。目前网购童装不合格的原因,主要集中在pH值、纤维含量、耐湿摩擦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以及附件抗拉强度等方面。
国内服装行业战略专家、UTA时尚管理集团中国区总裁杨大筠表示,服装行业产业链长、制造环节多,是一个涉及标准比较复杂的行业,从面料制造、成衣加工到运输环节,涉及面非常广泛,容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问题频现
今年“3·15”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今年一季度“电子商务童装产品抽检报告”,其中显示,在抽检的80批次童装产品中,27批次不合格,整体不合格率高达1/3。而在不合格产品中,不乏森马这样大牌企业的产品。此前,广东省质监局发布的网购童装抽样检测结果显示,17款抽检产品不合格率高达57.5%。
其实,如果服装企业没有对进厂面料进行严格把关,在加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就有可能出现服装pH、甲醛含量、色牢度、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童装上鲜艳图案虽然好看,但也隐藏着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超标的风险,长期接触还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对此,童装质量不合格,对儿童的皮肤以及身体健康都将带来较大影响。
事实上,童装不同于成人服装,对绳带、配饰件、化学物质等要求非常严格,但是,消费者在网购时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商品,实际情况要等收货后才知晓。而且,由于网络交易具有开放性、跨地域性等特点,维权相当困难。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电商的商业模式导致门槛较低,没有起点,容易出现鱼龙混杂,童装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电商本身是与全网做比较,导致无法安心做品牌,对此,一些企业以偷工减料、缺斤短两来赚取最大利益。
利益驱动
随着网络购物发展的日趋成熟,以及年轻父母消费方式的不断转变,童装市场正在呈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上购买童装产品。据统计机构测算,童装未来有望带来近千亿元规模的消费空间。
近年来,相关部门已相继出台《儿童服装、学生服》、《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以及《针织学生服》等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其中对童装pH值、附件抗拉强度等有明确技术标准规定。针对儿童配饰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在《婴幼儿服装标准》中,对纽扣、装饰扣、拉链及金属附件等童装小物件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和《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标准的相继实施,也为企业的生产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指标和要求。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线上和线下渠道中,高档童装售价在200元以上,中档童装售价为100-200元,低档童装价格在100元以下。
但是与成人服装相比,在相关国家标准指导下,童装的成本却并不低。一位不愿具名的童装企业负责人透露,童装品牌与成人服装品牌相比,品牌影响力要低得多,很难形成与成人服装相等的附加值,但却与成人服装的成本基本相同。“根据面料不同,童装与成人服装的成本相差10元左右。”
事实上,一些童装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开始在童装生产环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使用不合格原材料,而童装企业赚取的利润往往高达10倍以上。据了解,目前甲醛含量、pH值超标、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染色牢度差以及纤维含量标注与实际不符等,已经成为童装问题的重灾区。其中,甲醛超标可能会伤害儿童的皮肤和呼吸道;pH值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过敏性皮炎等疾病;而色牢度差,可能会伤害孩子的皮肤。
服装行业专家张庆表示,儿童对化学元素非常敏感,自我保护能力较低。对此,童装对于材质质量要求较高。但是,有些厂家为了寻求更大利益,对染色剂的使用、制作工艺、工时、成本、配件辅料不一样等一系列的不同,导致服装质量有所不同。
严格监管
程伟雄认为,电商已经成为时代主流,对于监管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提出要求,设立门槛,要求企业有合法证件,进行严格监管,国家设立相关规定,电商也要有营业执照,有进货渠道,对于以次充好、不合格的企业进行严肃惩处。
事实上,目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存在诸多问题,相应的监管也较为复杂,质监部门只能通过网上发现之后沿途追溯,能不能追到,追到多大程度,技术上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杨大筠认为,首先行业协会应提高自律,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严守各个质量环节,建立更适合的标准、提高企业自觉性。国家层面在监督上要加大质量检测力度,让有意制造残次品、伪劣品的企业得到警示,从而提高服装品质。
张庆表示,相比其他行业来说,童装的惩处力度不够,案例较少,服装行业协会要组织向消费者普及基本常识,明示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国家层面上要加大惩处力度,出台强制性标准。
业内人士建议,目前我国已经拥有童装生产标准,但还应建立全程安全系统,对童装设计、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严格监管,严控不合格产品的出现。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童装最好选择设计相对简单、浅色、不含荧光剂的产品,避免损害儿童健康。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