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半小时,卖了5次卡;两年前买了房,至今仍接到房产中介的推销电话
商家过度营销让消费者不知所措
“办张会员卡吧,有优惠”“发质太硬,烫个头吧,过年也精神”“发质太干,做个护理吧”……近日,从进入理发店到结账付款,在北京工作的孙先生共花了半个小时,在此期间理发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办理会员卡、增加额外项目。
“我数了数,一共有5次。你说不用做护理,他们就说对头发不好;你说不住在附近,办会员卡不划算,他们就说在全市都有分店。”孙先生告诉记者,理发师的话让他无言以对,最后面子上挂不住,“很不情愿地交了几百元钱,办了个会员卡”。
《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理发行业,通讯、房地产、保险、餐饮等众多行业,都普遍存在着过度营销的情况。
北京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隔三差五就会收到中国移动打来的电话,“我的移动卡是2012年办理的,有的月份会有流量超额的情况,10086就经常来电话,推销流量套餐升级。”王女士表示,她对10086第一次打来的电话表示理解,并表示不需要办理该项业务。但此后,10086还是经常性地打电话推荐,这让她不可理解。“之前已经在电话里明确谢绝了,为何还要频繁骚扰我?”
“再接到推销电话,我会挂掉!”王女士表示,她已经对推荐流量升级套餐的电话产生了抵触情绪,“与其费力推销,不如将精力放到提升服务上。”
在河北省固安县工作的赵先生两年前在当地购置了房产。由于当初看房时在房产中介留下了电话,至今还频繁接到房地产销售人员的电话。“真恨不得有一个黑名单,我现在想把所有推销房产的电话屏蔽掉!”他说。
为何这些行业热衷过度营销,甚至不惜让消费者反感?北京东城区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师告诉记者:这种“过度营销”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关。“你看这条街上,都是理发店。我们想要回头客,想用办会员卡的方式将客人留住,别人家也都是这么干的。”
记者了解到,一些行业的过度营销都存在这种问题。有通讯行业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不停给用户推荐增值业务,除了让消费者消费越来越高,更重要的目的是让他们更加依赖公司提供的服务。
根据记者的调查,一些商家的过度营销达到目的后,服务质量却并不见明显提高,甚至有所下降。“之前在一家理发店办过会员卡,但等到再去的时候发现,他们会让你选择价位高的理发师,说服你烫头、做护理,提高价格,总之就是想方设法尽快将卡里的钱花完。再后来这家店干脆转让了,卡里余额打了水漂。”孙先生表示,之所以不想再办卡,就是不想再被“套路”。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