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笔者在一些乡村了解到,“免费体验”、“健康讲座”、神医神药等行为,已经在乡镇蔓延开来,不少村民上当受骗,老人则是主要的受害群体,而管理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农村往往留守老人多,他们受知识和见识等条件制约,连基本的信息也难抵达,他们很难甄别真假,尤其是农村没有相关的消费维权组织,要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农村老人损失财物哪怕只是几千元,恐怕也是他们一年的基本生活开销。
本来,像保健品“坑老”,许多已经涉嫌诈骗犯罪,有关部门要替老人撑腰,可以提供宣传、公益诉讼等法律服务,替他们讨回公道,更应在执法层面利用互联网+思维,与公安等部门联动,掌握骗子的信息,对其穷追猛打。关键在于,保健品乱象背后,生产、销售、宣传等环环相扣,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应建立执法联动、协同机制。
长期以来,农村治安受制于人手不够、点线面过长等因素,薄弱环节太多。显然,针对种种“坑老”行为向农村渗透,核心在于通过组建村级警务室、联防队,在路口安装摄像头、警力下沉等措施到位多管齐下,全面提高农村治安的防控水平,提高见警率和破案率,方能斩断骗子滋生的土壤。
当然,农村保健品乱象的“重灾区”,一味靠堵行不通。只有打防结合,高效传播文明和知识,净化优化农村的消费环境,才能为乡村老人晚年健康和幸福提供充分的保障。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