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婚宴消费潜规则能剩不能省 丢面子衍生餐桌浪费

发布时间: 2015-01-19 15:24:31   |  来源: 北京晚报   |   作者:刘琳   |  责任编辑: 沈晔

 

婚宴消费潜规则能剩不能省丢面子衍生餐桌浪费

  整盘的四喜丸子、梅菜扣肉被倒进垃圾桶

婚宴上的浪费又有抬头

“大白馒头,一口没动,还有整盘的四喜丸子、梅菜扣肉,最后都被服务员倒进垃圾桶了!”昨天,市民侯先生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痛斥婚宴菜肴浪费的现象。2013年底,“舌尖上的浪费”曾经引起过全社会的关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渐渐为大家所接受。但记者最近调查发现,春节将至,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又有抬头。

闪回

席前打包被斥“丢人”

周六中午,侯先生一家人在密云县城的一家大酒店二楼摆了三桌酒席聚会。当天,侯先生途经一楼时,看到一楼大厅正举行婚宴,眼前的一幕让他大为吃惊:有些桌子上剩了好多饭菜,甚至有的菜都没动过筷子。“整个的大白馒头,四喜丸子和整盘整盘的扣肉,都被服务员倒进一白色的大塑料桶里,太可惜了!”

侯先生说,他1968年当的兵,从小受过很多苦,尝过饿肚子的滋味,看到大家这么浪费粮食,他无能为力,只能从自己做起。他叫服务员在婚宴的每张桌子上都放了10个餐盒,自己亲自去打包,一同前来的爱人觉得很没面子,上前劝阻他:“那么多人,就你丢人!”侯先生却说:“那怎么了,打包回去热热就能吃,不糟蹋粮食,有什么丢人的?”

据侯先生说,当天中午打包回来的东西,他们一家连吃了三顿。“国家提倡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老百姓都拍手称快,可是真正吃完后,却又都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打包。我觉得,餐厅经理可以在客人用餐期间,友善地提醒客人打包,让打包成为一种风气。”

暗访

宴请浪费很普遍

昨天中午,本报记者暗访了多家饭店,发现喜宴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在方庄全聚德餐厅,一单结婚喜宴共摆了17桌,每桌有18道菜,有些客人从开始吃到用餐完毕十分迅速,不到30分钟。桌子上剩下的饭菜大约七八成,一盘四喜丸子仅仅被吃了半个,还剩了3个完整的,却无一人打包。据负责此婚宴的服务员透露,这样的酒席一桌2388元,按照这样的剩菜量计算,这一桌菜的浪费超过1600元。

记者又去了另一家饭店,正好碰上一家正为孩子办百天酒席的。一共7桌,每桌2010元,一番觥筹交错过后,依旧有很多饭菜被剩下。只有零星客人以拿回家喂狗、喂猫等理由,把一些剩饭剩菜带走,但更多的客人没有丝毫打包的意思。

在方庄太熟悉家常菜饭店,记者又碰到一家婚后补请同事的。宾主们玩得很开心,酒喝得也不少,随着宾客散去,唯独很多饭菜被剩下了。记者没有看到有客人打包,请客的也没有打包。

一名经常负责婚宴的服务员小张告诉记者,像这种宴请类的酒席,主办者为了面子、排场,会安排足够量的饭菜,“宁可剩下也不能刚刚够吃”。一些客人会选择将本桌的剩饭剩菜打包带走,但大多数人根本不打包,整只鸡、多半条鱼、大半个肘子被扔,是常有的事儿。

调查

打包多是中老年人

上周末刚刚参加过好友婚礼的小伙小李说,最近两年,他参加过的婚宴也不少。在他的印象中,几乎没有吃喜宴的客人会在吃完后要求打包的。“怎么好意思打喜宴的包,大家都是吃完就离开了。”小李还说,婚宴给他的感觉就是,很多时候刚上来的菜大家吃得还不少,可越到后面上的菜,吃得就越少。后面还都是“大菜”,满满当当的一大桌子,吃也吃不下这么多,有的时候干脆都不动筷子了,最后这些菜被全部倒掉。

记者采访中发现,能够在婚宴上主动打包的人中,大多是中老年人。“都是花钱买的,为什么不带走?”然而很多90后就不这么做:“说实话,从来没打包过,太难看了。”

专家

节约需要带头人

北大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表示,从宴席的主办方角度看,这是中国人重视形式、仪式的表现。中国人讲究排场这个习俗是由来已久的,大家觉得只要钱花到了,面子有了,至于能不能吃得完,就不考虑了。夏教授说,这是我们的陋习,改变这些旧观念、旧习惯,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对于节约,关键是要有带头人,这样大家就会跟着做。渐渐树立起吃多少、点多少的新观念。其实,我们无需攀比,用心才是最关键的。”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