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 专家:有助于全年经济目标顺利实现

时间:2024-10-24来源 : 中国网财经作者 : 王晨曦

近期,10月LPR迎年内第三次下调,且下调幅度为LPR报价改革以来最高,超出市场预期。业内认为,此次LPR大幅度下调的关键原因是,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推出,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向得以全面发力。

多位专家分析认为,近期央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对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全年“5%左右”经济目标顺利实现。

央行打出政策“组合拳”助力稳增长、稳楼市

此前,在9月24日的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公布了一揽子金融政策,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借款人房贷利息支出,预计这一项政策将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总数大概1500亿元左右,这有助于促进扩大消费和投资。”潘功胜在发布会上指出。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9月24日发布会上央行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力度、方式“诚意满满”,有助于稳信心、稳市场、稳地产、稳消费,也有助于全年“保5%”。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认为,本次央行宣布降息降准,将对提振宏观经济总需求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融资成本下调将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有效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推动经济增长动能改善;与此同时,这也将缓解当前宏观经济“供强需弱”的局面,推动物价水平温和回升。另一方面,央行打出政策“组合拳”后,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改善社会预期。就现阶段而言,这对稳增长、稳楼市,实现年初确定的“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推出推动四季度GDP增速升至5.0%以上

不仅在金融层面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也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10月12日的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在加快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

蓝佛安介绍称,一是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二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三是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四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称,财政部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利于提振投资者对经济的信心。这次拟出台的措施是近年来支持地方化债力度最大的,也减轻了投资者的担忧。同时,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一定程度上也是减轻了投资者对楼市的担忧。所以整体来看,这还是符合预期的,有利于提振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增长及资本市场的信心。

王青预计,此次财政部发布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增量规模将不低于4万亿,超出市场预期。这将直接推动四季度GDP增速升至5.0%以上,进而顺利完成全年“5.0%左右”的增长目标,并为明年继续保持较快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专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全年经济目标有望实现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明确,将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实时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及时研究新的增量政策,做好政策预研储备。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一揽子增量政策体现了三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和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更加注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郑栅洁还指出,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快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二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实施提振消费行动。三是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五是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指出,此次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三个更加注重”,“四个坚持”和“五个针对”的政策框架。这些政策均针对当前经济中的病灶,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市场,集中发力,力争尽快见效。

国新证券分析师郝大明表示,随着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落细,特别是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市场信心将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有望实现。(作者:王晨曦)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