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上“云”用“数” 实体经济转型动能澎湃

时间:2022-05-26来源 : 经济参考报作者 : 郭倩

工业互联网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工信部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现出企业上“云”用“数”的活力,也折射出数字技术正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记者获悉,工信部将抓住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加快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培育更多应用于生产核心环节的典型场景,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培育发展动能。

走深向实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

走进河南济源钢铁生产车间,废钢判定变得智能和高效:高清摄像头对一车车废钢进行拍照采集,5G网络将照片上传并进行分析,随后将分析结果传送至废钢判级自助终端供工作人员确认。通过与用友精智工业大脑共同打造废钢智能判级系统,如今废钢判级准确率达到95%以上,每年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此前我们采用人工检测,现场工人通过目测、卡尺测量方式识别,不仅工作强度极大,而且工人工作环境恶劣。”济源钢铁相关负责人介绍,5G+废钢智能判级系统的应用,让检测环节的准确率和风险控制得到极大提升。

贵州劲嘉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宽君同样对智能化带来的变化感受颇深。“AI安全巡检一旦发现工人违规操作,就会及时纠正。”唐宽君介绍,以前公司的安全管理就是常规监控,出了事才去查。自2020年接入百度智能云开物在贵阳经开区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今监管设备遍布车间所有关键区域,随处可见的“眼睛”能实时捕捉违规行为,以秒级速度反复提醒,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这样一个个场景,是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当前,着眼赋能实体经济,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工信部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已在45个国民经济大类得到应用,从制造业持续向能源、电力、交通、采矿等各领域延伸,服务范围由经济建设向安全生产、应急保障、公共治理等领域拓展。

不仅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程度也不断加深。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业互联网加速向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管理、销售服务延伸。调查数据显示,83%的受访企业表示应用工业互联网后生产经营效率明显提升。

据悉,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体系根基持续完善,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12万家,涵盖医药、船舶、汽车制造等34个重点行业,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数据互通、信息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由大向强信息通信业构筑坚实支撑

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离不开信息通信业提供强大支撑。

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综合能力实现跨越提升。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介绍,我国网络规模全球领先,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宽带和光纤网络,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与此同时,网络架构持续优化,新增20个骨干直联点和4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布局。云网协同、算网融合持续演进,算力、算法、数据协同的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

另一方面,技术产业更加成熟壮大。看关键技术创新,从“3G突破”“4G同步”走向“5G引领”。看产业体系,通信设备、智能终端、计算机等产业链竞争力明显增强,高性能计算、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信息通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在从小到大的基础上,迎来由大向强的跃升,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效驱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张云明说。

多策齐发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更多举措将进一步发力,加快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实体经济转型。

“将加快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培育发展动能。”张云明表示,要抓住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聚焦新型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等三大领域,赋能千行百业、深耕重点行业、培育领军企业、打造典型场景,加快推出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将进一步提档升级。记者从工信部获悉,下一步将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全面升级优化“5G+工业互联网”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网络体系、应用体系、生态体系,其中建设5G全连接工厂是重中之重。

在政策支持方面,将出台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导性文件,为工业企业利用5G等技术创新工厂建设与发展模式提供指引,引导企业加快探索,推动“5G+工业互联网”应用由单点场景向工厂整体拓展。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还将加快产业突破,提升网络供给能力,推进工业园区、企业厂区等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打通全连接工厂建设基础关键环节。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不断完善健全“团体赛”发展模式,共筑良好产业生态。(记者郭倩)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