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发布《非洲中餐发展报告(2025)》 开辟中非友好合作交流新视角
为进一步推动中餐国际化进程,提升全球中餐文化认同与发展,中国食品报社携手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等数十家业内机构,共同发起并组建了世界中餐评价体系课题组。10月30日,课题组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2025世界中餐非洲大赛暨第十五届国际中餐发展论坛上发布了《非洲中餐发展报告(2025)》。
2025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中餐业在非洲大陆蓬勃发展,不仅成为展现“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的中非友好关系持续深化的侧影,更可为推动中非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等现代化伙伴行动提供助力。报告展示了非洲中餐业的巨大潜力和创新成果,为未来中餐文化的全球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经验。
报告指出,非洲饮食文化注重群体共享与社交聚会,与中国人“团圆饭”的文化理念高度契合,使中餐在文化层面更容易获得共鸣。报告研究表明,中餐在非洲已形成以沿海经济体为重心、内陆国家为补充的多层次格局,呈现出“南部稳固、西部增长、东部活跃、北部文化型”的态势。不仅成为中国企业外派员工生活保障与团队凝聚的关键支撑,更呈现出明显的跨文化融合趋势,中餐馆积极创新形成“中非融合菜系”,带动跨文化消费的同时提升了中餐供应链可持续性,还进一步促进了非洲本土生活消费数字平台的兴起,体现了饮食文化在跨国经济活动中所具有的实际价值。
课题组汇聚近20位业内专家,通过严谨专业的数据采集与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对全球及当地现有餐厅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有针对性地构建了适应非洲市场环境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形成高质量数据库和专家评审机制,筛选出1075家中餐厅作为评价对象。报告数据显示非洲近一半中餐厅都获得了市场高分认可,既反映了中餐普遍优良的品质,也强有力地证明了消费群体已超越华人社群,正日益受到非洲本地中产阶级和商务人士的青睐。同时报告也指出,中餐在非洲发展还存在供应链与原材料不足、专业厨师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相比欧美餐饮业,标准化、连锁化与品牌化程度仍需提升。
对此,报告建议将中餐国际化纳入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框架,充分发挥餐饮业在深化中非合作、“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国家战略引领、行业支撑、市场主体协同,使中餐在非洲逐步形成品牌化、标准化、本地化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巩固非洲作为中餐国际化重要区域的地位,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