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深化“三联融合” 党建“链”出产业发展新动能

时间:2025-10-2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广西来宾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立足建筑产业链发展实际,紧扣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打造“红链动·筑同兴”建筑产业链党建品牌,形成“组织建在链上、党员聚在链上、作用显在链上”的党建格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研、市场共拓。

一、深化党建联建,让产业链“联”起来

(一)组织联建,破解“链不上”困局。针对建筑产业“单兵突进难破局、资源分散难成势”痛点,集团联合6家下属子公司党组织,整合122名党员、458名员工力量,构建覆盖前期咨询、设计、施工等9大业务的“条块结合、纵横贯通”党建链。通过“党建促联议事+线上信息共享”双机制,链上企业轮值党建联席会议,由链上6家党组织书记挂帅主持,推行“党建联建+业务共商”机制,着力实现难题共解。2025年上半年,协同解决了链上企业在技术攻关、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难题30多项。

(二)品牌联创,打破“链不紧”壁垒。以“红链动·筑同兴”为产业链母品牌,衍生了“城启新程 投印初心”“宏鑫建工 筑梦先锋”“测经纬 绘红图”“水润红心 利泽民生”等6个企业子品牌,通过聚焦理论学习、实践调研、资源对接三大维度,打造了“链上党课”“工匠讲堂”“党员跑市场”等载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党建和业务有效融合。2025年上半年,链上企业新签合同额突破2.91亿元,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50%。

(三)资源联动,疏通“链不强”堵点。打造“筑链智库”聚资赋能,汇聚法律、财务、工程等领域党员骨干力量,组建智囊团,通过项目研讨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优化建筑产业“前期、咨询、测绘、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检测”9大业务协同体系中提供专业支持,不断增强建筑产业链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支撑和决策智慧,切实抓实全产业链布局,以“链式”联动,促进链上资源从“信息壁垒”向“协同共享”、技术质量从“单点突破”到“体系跃升”。

二、深化党员联动,让战斗力“强”起来

(一)“头雁工程”强化示范引领。“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红链动·筑同兴”建筑产业链党建品牌创建坚持以“头雁工程”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举措,由党组织书记亲自领办“头雁”项目,设立“头雁项目展示墙”,定期展示项目进展与成效,激励链上企业比学赶超,有效推动“头雁项目”发挥示范引领效应。2024年以来,共实施12个“头雁项目”,解决了9个难题,推动建筑产业6个项目落地。

(二)“三单两卡”强化先锋责任。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实施党员“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三单”管理模式,配套“职责明白卡”和“季度提示卡”,让党员实时掌握工作动态与具体任务,做到工作心中有数、先锋带头到位。在实施落久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工作中,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党员突击队,冲在项目设计一线,仅用10天就成功破解了鱼道设计难题,推动该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

(三)“工匠培育”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党建引领与干部队伍建设同频共振,以党员骨干为纽带,通过实施“工匠大学堂”、“师带徒”计划,全面落实建筑产业链“321”人才队伍建设任务,着力打造“党建强、业务优、活力足”的党员职工队伍。通过实施“工匠培育”工程,三年来累计提升建筑产业链86人的职称资质,其中高级职称职工人数22人。同时,通过积累人才支撑进一步推动企业专业资质提升实现新突破,预计至2025年底,链上企业将新增(提升)5个甲级资质项目,业务将进一步有效拓展。

三、深化服务联通,让产业链“活”起来

(一)“套餐服务”提升市场效能。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党员带头跑市场活动,通过推出“设计+施工+监理”套餐服务、划分市场开拓责任区、上门沟通洽谈等多种形式,推动业务市场持续向市外、区外拓展。2024年以来,针对市境内县域、市外、区外等领域有针对性推出了“前期+咨询”“咨询+服务”“设计+服务”等多种“套餐”,有效推动建筑产业链有关项目落地见效。截至2024年底,链上企业的营收和利润两项指标较2023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6.7%和47.82%。

(二)“五心服务”凝聚发展合力。“红链动·筑同兴”建筑产业链党建品牌坚持融入“红心向党、初心为民、匠心筑业、同心共荣、爱心惠民”“五心”企业文化,精心打造链上企业的精神灯塔和动力源泉。在“五心”文化的指引下,通过开展社企民企“结对子”行动,吸收一批民企党员职工共同参与“链上党课”“工匠讲堂”等活动,形成思想共识、发展共振。2025年上半年,举办跨界联谊活动6场,促成与民企、社区达成合作项目3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与河海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珠江水利广州公司、西北设计院等高校(研究机构)合作,通过设立实习实践基地、联合科研攻关等,推动建筑产业创新驱动势能聚链。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重在融入、贵在创新、要在实效。面向未来,国有企业应继续探索完善产业链党建的模式与机制,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红色动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作者系广西来宾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吴良武)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