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审计“点面”共进,推动大数据审计提质增效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审计局坚决贯彻落实“科技强审”工作部署,聚焦审计主责主业,以实用管用、实战实效为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模式,实现了大数据审计工作的“点面”结合、协同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深入落实数据分析需求响应机制
从“面”上拓宽大数据审计应用的广度
该局曾长期面临大数据分析人才结构性短缺困境,为解决大数据审计人少事多、数据分析室与现场审计存在时空差等突出矛盾,该局持续深入落实自主创新的数据分析需求响应机制,进一步强化大数据服务审计项目的能力。
该机制以“金审三期”审计大数据中心应用为核心平台,打破业务处室和审计组的用人局限,集中专业计算机审计人才常驻数据分析室,将原本数据分析与现场审计“1对1”的工作模式转换成“1对N”,以审计组现场提出数据分析需求、数据分析团队远程解决的形式,实现数据分析的集中处理和快速响应。该机制打通了数据分析与现场审计的“最后一公里”,有效降低了审计组大数据分析的操作门槛,极大地提升了现场审计人员运用大数据审计的积极性,使“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大数据审计模式得到了有效推广。
2024年该局将数据分析需求响应机制与浙江省行业审计智审平台应用深入结合,从新建项目、组建团队、分类模型、创建工单、运行模型、疑点导出、核实反馈、迭代优化等一系列环节,实现数据分析的全生命周期线上管理。全年重点对该局16个审计项目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响应数据分析需求95个、创建数据分析模型110个、输出数据分析成果124个,大数据发现问题的应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探索开展重点项目数据主审机制
从“点”上提高大数据审计应用的深度
2024年末,该局引入两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大数据分析人员力量得到增强,在持续深入落实数据分析需求响应机制的基础上,开始在重点审计项目中试行开展大数据主审机制,以强化大数据对重点项目的重点保障能力。
该机制在重点项目中设立大数据主审,大数据主审需要负责审计项目大数据分析全流程,包括制定大数据分析实施方案、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疑点核查等,同时贯彻数据先行理念,原则上要求在项目进点前完成初步的数据分析,向审计组提交分析疑点、核查指引和数据分析报告,并在现场审计开始后,持续进行跟踪保障。该机制需要数据分析人员代入以主审的角色开展数据分析工作,相比数据分析需求响应机制,对相关工作要求更加主动、细致和全面,有效强化了大数据审计对重点审计项目的支撑力度。
2025年该局计划在7个重点审计项目中设立大数据主审,前期已经完成的2个项目中,共完成数据分析需求47个、创建数据分析模型50个、输出数据分析成果89个,有力保障了审计项目的顺利推进。(衢州市审计局 姜涛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