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拍摄的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新华社天津4月26日电题: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以金融开放服务外资外贸
新华社记者李鲲、宋瑞、杨文
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的物流平台企业狮桥集团自2020年以来已获外资授信超18亿元,资金入境后主要用于新增融资租赁业务的投放。依托“金融+科技”手段,该公司为超过8000台车辆提供了金融支持。
“在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支持下,我们获批申请加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货车司机群体‘画像’,帮助他们融资购车,有效降低了门槛。”狮桥集团合规总监刘乐说。
2015年4月起,在拥有“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定位的天津,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落户并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2022年5月,总部位于意大利的高利尔(天津)包装有限公司,在离岸贸易“天津模式”下完成首单离岸贸易结算,如今此类业务已经常态化开展。
“天津公司可以采购全球供应商的原材料,经由意大利、荷兰等境外制造基地装配后,直接发往泰国等海外销售目的地,收付汇贸易行为则发生在天津公司。”高利尔(天津)包装有限公司米尔科·图里纳说。
传统模式下,跨境资金流与物流必须一致,而“天津模式”则以外汇管理部门+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商业银行+离岸贸易实施企业的多方“现场办公会”形式批准相关业务。
2024年,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天津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38%的进出口额,实际使用外资超过全市的40%。
为更有效地推动金融开放,吸引外资、促进外贸,天津自贸试验区一直努力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前不久,随着盛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和天津华图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的共管账户收到来自阿塞拜疆买方的8万美元回款,中国首单“本外币一体化共管账户+优先受偿权”跨境外币国际商业保理业务实现闭环。“这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赋能金融开放的智慧!”华图汽车公司总经理史运昇感慨。
以前,中国外汇管理有着“谁出口谁收汇”的原则,商业保理公司虽可以根据应收账款票据先行支付资金,但它不是出口商,无法直接收取外汇回款。
据盛业保理公司风险管理部高级经理刘璇回忆,根据他们和出口商提出的需求,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积极对接海关、外汇等部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解决方案。
“经过反复讨论并和有关部门沟通,我们创新方式,由出口商和保理商以跨境贸易企业的名义在银行开立专账、共同监管,既遵循外汇管理规则,又解决了保理公司收款的问题。”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金融发展中心主任曲彬说,天津自贸试验区已将此次改革举措印发了文件《关于支持国际商业保理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梁益铭说,政策培育下天津的商业保理企业总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居中国第一。
如今,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已成为中国商业保理首批试点区域,形成了中国首个保理会计准则、首个商业保理业务规则等20余项国家首创案例。
中心商务片区自贸工作局副局长贺楠说,目前,片区保理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500亿元,占到了中国的五分之一,成为了中国商业保理行业的重要创新策源地、模式输出地和机构聚集地。
而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10年来在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资本金意愿结汇等数十项创新试点政策的激发之下,片区飞机租赁规模已从2015年的400多架,发展到如今的2300多架,崛起为仅次于爱尔兰的世界飞机租赁高地。
将公司注册在东疆片区的史运昇告诉记者,自由贸易(FT)账户同样带给他们极大便利。
“以前,企业有美元收支要开美元账户,有欧元收支要开欧元账户,如果跟许多国家有业务往来,就要开设许多不同外币的账户。而FT账户则可以实现本外币一体化,更利于我们‘出海’。”史运昇说,2021年,华图汽车的出口货值仅427万美元,2024年这一数字猛增到近1亿美元。
作为北方唯一允许开设FT账户的区域,天津自贸试验区已开设3000多个,规模超1.15万亿元。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长孙勇说,FT账户用户可灵活选择离岸在岸汇率及结汇时间,增加收益,外地企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分公司也可开设FT账户,有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
“天津自贸试验区正依托政策叠加优势,涌现出一批典型的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产品及服务案例,构建起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跨境投融资生态,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王亚刚说。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