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重庆“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赋予了新定位、擘画了新蓝图。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紧跟总书记,坚决扛起新使命,奋力谱写新篇章。大渡口区紧扣市委“六区一高地”建设目标,聚焦产业和就业,聚力创新和创业,全力抓招商、抓项目、抓要素、抓服务,实施强化党建统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探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五项重点任务”,加快“兴业兴城、强区富民”步伐,努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新作为。
强化“政治铸魂、党建统领”,打造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大渡口范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大渡口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持续筑牢政治忠诚,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建立闭环落实机制,区委常委会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围绕“政治三力”开展领导班子半年回访,确保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885”抓党建带全局工作机制,实施党建强基三年行动,集成培育“红岩先锋·义渡星火”全域党建品牌,推行党建统领“三联四访”,深化“三服务”工作机制,确保“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大渡口抓落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制定落实清廉重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化“一把手”监督,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作风,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见效。
突出“新质牵引、实体支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大渡口区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突出“四链”融合“四侧”协同,着力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力争到2027年,GDP达到600亿元,工业产值达到700亿元。推动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聚力拓空间、强载体、育集群,启动开发建桥园区6平方公里拓展区,加快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培育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新材料、生态环保、汽摩配套、重庆小面6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全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区。推动现代服务业三年成势,着力育主体、造场景、引流量、促消费,升级九宫庙零售、服务业“双百亿”商圈,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龙文钢材“双百亿”物流市场,培育一批亿元级总部经济和特色产业楼宇,做大做强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成势。推动文旅产业三年跃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升级打造重庆工业博物馆、义渡古镇等文旅融合新场景,唱响“乐动DDK”“花开的声音”等音乐季会,办好“健步DDK”、滨江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做精金鳌田园、中梁康养等乡村旅游,打造重庆都市旅游特色区。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制胜”,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渡口区坚持抓改革、促开放、谋创新,不断培植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坚持以改革求突破,充分发挥改革先导性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大“三攻坚一盘活”改革力度,完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体制机制,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深化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破题,加快建设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推动大渡口经济社会发展换挡提速、创先争优。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提升自贸试验区大渡口联动创新区平台能级,谋划打造建桥智慧铁路物流中心,实施市场主体“出海”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重庆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加快形成以大开放促大开发良好格局。坚持以创新筑优势,实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质推进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力争3年内分别达到1400家、250家以上,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市前列、综合创新指数保持全市第一梯队,持续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深化“整体智治、综合集成”,探索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重大任务。大渡口区以“大综合一体化”治理为牵引,以三级治理中心为支撑,努力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上探路领跑。强化整体智治,落实“一把手”责任,健全区委常委会“每周通报、每月调度、每季晾晒”运行机制,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强力推动“补短、攻坚、突破”计划,加快建成协同高效的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推动城市治理体系重构、能力重塑。建强基本能力,加快区级治理中心建设,强化区带镇街、镇街带村社、村社带网格,全量承接、全面提升应用贯通实战能力,强化AI赋能,推动KPI体系、城市体征指标体系、风险点等监测预警全域感知、全量监测、全时呈现,持续提升融合指挥调度能力。打造标志成果,落实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8大行动,推动“危化品全链条智管”“建设工地安全智管”等一批实战实效应用场景实现一地创新、全市推广,“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形成经验,“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聚焦“城乡融合、魅力宜居”,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大渡口区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建设闻者向往、来者留恋、居者自豪的美丽大渡口。推动城市品质焕新,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造陶家隧道、大滨路九滨路连接道等4条出区通道,更新改造钢城、五一互助等6个旧城片区,高品质完成“两江四岸”修复治理,建设环城健康步道,提升整体城市风貌,带动全域环境综合治理,实现“点上精致、线上出彩、整体大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四千行动”,抓实“五个振兴”,一体推进耕地保护、产业提升、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深化“强村富民”改革,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大渡口图景。推动民生服务提质,实施增进民生福祉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基础教育优质示范、高中教育突破跃升、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教育体系;建设三级医院为引领、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撑、区域辐射能力强的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居家社区相结合、医养康养相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