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5年中关村论坛的重要平行论坛——“企业发现与发明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连续第三年举办该论坛,以“强科学发现之源、筑材料发明之基”为主题,邀请全球科学家、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围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的材料领域,共同分享前沿动态、交流科学问题、探讨范式变革,推动企业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世界科技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企业发现与发明论坛”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中国石化承办。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高分子多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戴维•寇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维南,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洲两院院士余艾冰,中节能万润公司副总经理胡葆华,围绕材料领域前沿发展趋势、科学问题凝练、研发范式变革、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四链”深度融合发表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实验室副主任蒋成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首席科学家彭寿,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教授、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李建峰,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元,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乌里•施瓦内贝格,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展开高峰对话。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头号工程,持续加大高强度投入,开展高水平协同,产出高质量成果,2024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9%,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元,牵头成立33个国家级产业联盟,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产出6G通感一体理论、新一代“人造太阳”突破离子电子“双亿度”等一批原创成果。他指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要共同加强基础研究、共同推进范式转型、共同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基础研究成果惠及“地球一家人”。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出席论坛并致辞。近年来,北京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等领域,持续强化研发布局,搭建中试和共性技术平台,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畅通前沿技术走出实验室的快速路。他表示,北京将继续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大力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包括新材料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作题为《全球科技革命浪潮下的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趋势》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当前全球化工新材料领域总体呈现产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凸显、技术加速迭代的基本特征。“十五五”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创新将进入“引领型”“闯高端”的全新阶段。中国石化始终坚持“石化发展,科技先行”,建立了完善的创新研发体系、攻关形成了领先的创新成果、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攻关模式,填补了一大批国内空白,部分化工新材料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公司将继续加快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步伐,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论坛上,聚焦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10个材料领域,首次面向全社会发布中央企业材料领域“十大基础科学问题”,邀请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同题共答,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推动材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此外,来自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代表,共同发布“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十条”倡议,倡导各类企业共同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共同当“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促进全球科技进步,携手建设人类美好明天。
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中央企业、高校院所、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单位的500余位代表参加论坛。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