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2025年广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在南宁召开。从会上透露的消息显示,随着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广西国资委监管企业的科技创新动能进一步增强,科技转化的成效也十分显著,全年形成新技术、新产线、新产品101项,新增知识产权成果506项。
会议现场。
据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连续两年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项目100个。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和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监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50.29亿元,同比增长10.5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北投、柳工、柳钢、交投集团5户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以上,优于全行业良好值。
在投入增加的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也逐步显现。全年形成新技术、新产线、新产品101项,新增知识产权成果506项。自治区国资委在2024年广西科技大会、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作典型发言。鱼峰集团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户企业8项科技成果荣获202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柳钢集团突破硅钢生产技术壁垒,0.15mm超薄低碳钢等产品实现量产。农垦集团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首批100家农业科技领军企业,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木薯多糖铁饲料添加剂,成功列入国家《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广西国资国企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也在逐步加强。广西举办区直企业与区属高校产学研合作会议,签约项目13项,金额4亿元,达成合作意向115项;举办广西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与国企需求对接推进会,推动393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联合攻关。
接下来,广西国资委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探索建立产业类科研项目企业牵头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出题、科技答题”机制,推动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库,力争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0个以上。争取更多的企业入选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改企业,加大力度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发挥好科改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链长企业与用户企业双牵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确保产业链、创新链自主可控、融合发展。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联合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创新成果转换为产业发展优势。充分重视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采购力度。加快推进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升级传统产业和布局战新产业、未来产业。深入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加快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加快生产、管理、营销模式变革和流程再造,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基础支撑作用大、正向外溢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深耕细作重点领域,引领新赛道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四是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政策保障。修订完善基金管理办法,试点建立符合国资国企特点的科创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完善多元化资金科技投入机制。完善企业科技创新考核,提高风险容忍比例,引导国有企业敢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等培育计划,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自主权,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灵活开展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科技成果赋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让科技领军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文:沈丽丽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