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消费金融数字化发展评价指南》(T/NIFA 19-2023)团体标准为框架,面向近百家机构、万余名用户发起调研,调研对象覆盖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涉及信用支付、现金贷和专项消费分期三大类主流消费金融产品,从用户画像、获客增量、业务规模、收入提升、风险管理五个方面进行多方位分析。
报告调研显示,信用卡/类信用卡产品线上渠道获客成本为276元,线下渠道获客成本为240元;大额消费信贷线上渠道获客成本为344元,线下渠道获客成本为375元,均较去年显著上升。
据介绍,调研还特别聚焦于蓝领新市民、新生代年轻白领、小镇中等收入群体、返乡青年、高线城市银发群体和高净值用户六大重点细分客户群体,期望通过对这些客群的深入研究,为消费金融机构实现精细化的客户运营策略提供指引方向。
报告调研发现,蓝领新市民消费观念两级分化,计划消费和享乐主义共存,近三成用户表示可能会被较高的分期额度所驱动,家用电器场景分期的需求较高,日常消费中网络文学的支出显著高于其他客群。
返乡青年在旅游、养身健康场景展现出明显偏好,高线城市银发群体对医疗健康的关注显著高于其他客群,蓝领新市民青睐“经济型”的旅游场景,新生年轻白领对旅游场景中的演出门票消费明显上升,小镇中等收入人群在旅游场景的消费增加较多,高净值用户对子女教育培训的消费显著较高。
返乡青年保留了高线城市消费习惯,更易被免息分期所吸引,同时对于因办理信用卡可购买本行专项产品的喜好度较高,其超六成用户愿意申请同机构的消费贷产品,建议银行做好零售产品联动营销。
受访机构表示在汽车消费、交通出行场景的建设力度较上一年有提升,而用户消费场景的变化数据显示,餐饮消费、旅游出行、文娱演出、汽车消费及自我关怀类消费提升较上一年有明显提升,机构需关注热点场景的覆盖。
旅游场景中,周边短途游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占比高达45.2%,其中二线城市对周边游的热情尤为高涨,占比54.1%。医疗健康场景中,消费开销增加最多的场景为治疗就医,占比41.5%,其次是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均超过30%。一线、二线城市在健身运动和养生保健方面的消费显著高于三线城市。宠物场景中,消费重点集中在日常用品,年轻群体对宠物消费显著高于银发群体。另外,与上一年相比,用户在综合电商和短视频直播平台的消费显著增加。
报告建议,银行可进一步提升信用卡借贷功能感知,做好高分期倾向、多次分期用户经营,同时做好刚性年费、付费权益等产品设计。银行产品具有利率优势,但在流程体验仍需补齐短板。卡贷一体融合经营或是提升整体运营质效的有效途径,但同时需要适应的组织架构保障。非利息收入方面,建议完善刚性年费产品打造,扩充付费权益服务品类。
为致力于行业发展,呈现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现状,洞察变化趋势,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自2020年起,已连续五年发起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专题调研报告。(推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