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介绍2024年广西强化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支持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沈丽丽 摄
发布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谢瑾瑜介绍说,广西拥有约7000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面积、长达1600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分布着600多个无居民海岛,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广西各级海洋主管部门创新用海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重大项目用海保障效能,以重大项目建设之“进”支撑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之“稳”。
首先,聚焦主责主业,精准做好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服务“有实招”。广西紧紧围绕“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深化国家重大项目部区联动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通过建立并动态调整广西重大项目用海服务清单,分类型、分阶段逐步推进项目落地见效,持续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落地。2022年至2024年9月,广西获批复(出让)用海项目263个、涉及面积17.59万亩,批复用岛5个,涉及面积2.307亩;批复用海征收海域使用金11.96亿元,依法减免海域使用金1.73亿元,切实服务保障平陆运河、防城港海上风电、龙门大桥等一批广西涉海重大项目落地。今年以来,广西共获批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A5深海排放管工程、北海港铁山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4宗国管项目用海,累计获得用海批复面积达60547亩,创历史新高,为一批重大涉海项目提供用海精准保障。在“去存量”方面,广西按照“轻重缓急、一事一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研究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盘活路径。目前,广西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取得积极进展,共有效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面积达30273亩,总处置率达70%,为沿海各市引进重大项目在历史区域内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坚持首创精神,推进涉海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有新招”。在全国首创海域使用权与海砂采矿权“两权”联合出让新模式,获自然资源部在全国推广。采用“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方式,解决项目用海重叠难题走在全国前列,为龙港新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平陆运河工程等项目交叉重叠用海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积极推动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与水域滩涂养殖证同步核发,促进用海审批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第三,推进提速增效,抓好海洋行政审批改革“有快招”。认真贯彻落实深化“简易办”“放管服”等改革措施,统一在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办理,全面完成一窗受理、容缺受理、承诺审批、广西通办等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特别是在压缩行政审批时间、审批流程、海域论证、竣工验收和规范批复公文等重点环节进行创新优化,用海审核、审批事项在法定20个工作日基础上承诺8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实际提速60%以上。近几年来行政审批全程网办率、满意率均达100%,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效能。
第四,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实施海域海岛海岸线立体监管“有硬招”。在系统内积极探索建立项目用海用岛行政审批、执法监管、动态监视监测“三位一体”信息共享联动处置工作体系,采用卫星遥感判别、无人机航拍、联合现场巡查等方式,不断提升广西海域海岛海岸线综合管控能力,共同形成依法用海、依法管海的强大合力。2022年1月—2024年9月,广西共核查疑点疑区41批次,涉及240个图斑,面积8910亩,查处23宗违法用海用岛案件,有力打击了各种违法用海行为,切实维护了良好用海秩序。
下一步,广西将聚焦用好海域海岛资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用海用岛需求,不断提升海洋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扎实推动海洋强区建设。(文:沈丽丽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