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衢州审计积极开展审计专报的变革型研究探索,推动构建以审计专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风险预警、报告、化解管控闭环。审计专报已成为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轻骑兵”,批示率连续3年超过40%,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1.紧扣计划环节,把好谋划关。一是把握大局“早谋划”。重点关注“一会一报告”,认真学习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了解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当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认真学习各级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分析经济发展要求和重要经济指标。通过高站位研究,结合年度审计项目,统筹谋划全年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大局的“专报点”,形成年度工作计划。二是把握重点“细谋划”。在计划的基础上,通过关注固定的时间节点,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党委政府全力推进的经济社会发展大事、要事,精心选择“专报点”,推动常态化唱好服务“四季歌”。如一季度经济指标是否实现“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存在什么问题;二季度同级审报告中是否有涉及重大经济安全的问题;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分析,为全年经济指标任务完成提出审计意见建议;四季度重大经济安全问题审计整改情况等。三是把握时机“快谋划”。关注年度内重大事件,结合年度项目实施情况,及时报送相关内容的审计专报,弹好服务“协奏曲”。如从一些重大法规出台、重要会议召开、重大活动承办、重要领导调研中找到“专报点”,马上组织撰写审计专报,争取领导批示,推动问题整改。
2.紧扣撰写环节,严把审计专报内容关。一是注重格式统一。坚持把主题突出、主线清晰作为基本遵循。经收集分析各地做法,建议审计专报可以分为两大类:问题类、做法类。内容应一般应包括四个部分:醒目的标题、简洁的引语、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主要做法、审计建议。篇幅控制在2页纸以内,常规以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局“双头编号”形式报送。通过统一格式,定期报送,形成审阅记忆,方便领导圈阅的同时,促进提升批示率。二是注重归纳分析。坚持把归纳分析、综合处理作为基本方式。一点小问题就写一篇专报的做法绝不可取,拉低审计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不利于党委政府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探索依托审计项目现场管理、重大审计问题、案件线索移送、项目成果汇总等“四张清单”,采取定性、定期、定向的分析方法,先从各审计组上报的大量基础信息中筛选建立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问题“中间库”。再集中人员进行“深加工”,化零为整、由浅入深、变缺为全,促进审计专报由简单归集向综合处理转变,切实提高审计专报的“份量”,提升利用价值。三是注重优选角度。坚持把提高站位、优选角度作为基本遵循。尝试带着问题选角度,做好“四个关注”。一是关注是否为新情况:此类问题以前有吗?其他单位有吗?其他地区有吗?二是关注是否为新发展:此类问题是否涉及溯及既往?是否符合中央的经济政策要求?是否契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三是关注是否为新创新:做法是否全国全省领先?是否值得推广借鉴?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四是关注是否为新苗头:此类问题是否足够重大?会不会蔓延?会不会形成风险等。通过优选角度,切实提高审计专报的“站位”,提升参考价值。
3.紧扣审核环节,严把审计专报精准关。一是确保专报标题精准。标题是审计专报的“脸”,是呈现给领导的“第一印象”,标题的好坏事关是否能成功引起领导的阅读兴致。报送的标题原则上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有”。要有依据,标题的提炼要来源于反映的问题,必须要与专报的主要内容相匹配;要有力度,标题的提炼要有一定的冲击力,使领导一看就知道这个专报反映的事项非常重要。要有高度,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从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来提炼。二是确保报送问题精准。问题是审计专报要呈现的“主菜”,是审计成果的最直接体现,报送的问题必须体现以下“六个性”。上专报的问题要体现经济性,特别关注问题是否涉及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上专报的问题要体现重要性,一般的小问题原则上不以专报的形式上报。上专报的问题要体现预警性,要提前预判,问题存续是否会造成重大损失、形成重大风险,在专报中明显的进行风险预警。上专报的问题要体现唯一性,原则上审计报告要重点反映的问题,不再单独以审计专报形式报送。上专报的问题要体现准确性,要学会运用最严谨的态度把问题核清楚,用最精准的语言把问题讲准确,问题数据必须取证到位,问题表述必须定性准确。三是确保审计建议精准。审计建议是审计专报要呈现的“副菜”,是审计服务专业水平的最直接体现,要在细化梳理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四个性”。持续提升针对性,建议要尽量做到与问题的一一对应,正面、直接、具体地提出,必须杜绝问题建议“两张皮”。持续提升操作性,要结合形势、结合实际,避免天马星空、天方夜谭,更加关注建议措施的可行性,方便被审计单位参照整改。持续提升建设性,要基于问题,但又要高于问题,助力推动实现“有整改+又提升”的目标。持续提升前瞻性,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查找收集其他地区处理类似问题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以他山之石攻玉,让领导全面掌握情况的同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高效的处置。
4.紧扣报送环节,严把审计专报分类关。一是按照轻重缓急分类。基于各地很多领导提出的审计专报报送较多、较散的反馈。区分两类情况分别报送,重要的、紧急的审计专报第一时间报送;相关性高、不是特别紧急的审计专报进行归类,分批分时间段报送,推动实现一来就报向分批报送转变。二是按照报送对象分类。审计专报具备一定的秘密性,要按照内紧外松、内外有别的原则区别报送。以地级市为例,审计专报反映的是普遍性重大问题,需引起关注问题,较好推进整改问题等,可以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局“双头编号”形式报送。报送对象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问题主涉及单位的分管副市长。审计专报反映的是涉及本地区的费普遍性重要问题、重大事项,可以审计办“双头便签”的形式,小范围先报书记、市长审阅,确保市领导“早知道”“早批示”,推进“早部署”“早整改”的同时,将相关问题控制在最小的知晓范围内。三是按照数量平衡分类。以地级市为例,对外报审计专报问题涉及的被审计单位、分管副市长的份数要进行统计,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情况要进行统计,每个季度动态平衡一次,防止出现集中反映某一个被审计单位、某一个分管副市长口子上问题的情况,为审计工作开展营造更好地外部环境。(衢州市审计局 徐庆 供稿)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