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加强中医药自信教育,以中医药文化涵养新时代医学生

时间:2024-09-0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高等中医药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社会责任,并担负着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需要加强中医药自信教育,以中医药文化涵养新时代医学生。

潜心挖掘,用中医药文化护苗培根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新时代高等中医药院校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中医药自信表现为对中医药事业的忠实信仰、对中医药价值的永恒信念和对中医药发展的坚定信心。中医药自信教育是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承者、创新者和行动者的有力抓手,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自身价值体现的内在要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彰显了高等中医药院校位于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自信教育,有利于医学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强中医药自信教育,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新时代学生医德养成、专业永恒坚守、中医药价值高度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具备了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才会增进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努力营造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中医药自信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以文育人。

潜心培育,用中医药文化铸魂育人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为例,学校依托专业特点,将中医药自信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用中医药文化铸魂育人。

一是帮助学生构建认知,树立文化自信。学校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体系,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提高专业认同感。首先是融入第一课堂。学校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自信教育有机融合,深入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中医药自信教育素材,精心设计教学,在课程中渗透中医药自信教育,引导学生筑牢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格。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医药本质、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中西医文化差异等,增强对中医药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医药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通过思政课程学习,学生了解到中医药辉煌的历史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其次是融入第二课堂。坚持日常思政教育与中医药自信教育有机结合。将中医药自信教育有机融入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学期主题教育等框架体系中。同时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通过经典医学著作展示、中医鲜活标本展览、食用中药介绍、中药竞猜游戏、推拿按摩体验、养生操演示、健康咨询、中药艾灸条制作、中药香囊制作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身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自豪感,提高专业学习自信和健康素养。再次是依托校园文化。将校园文化景观、校园自然景观、学校博物馆等场所作为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深化对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理念的理解和感悟,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同时,学校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设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师说、学说、医心向党、中医榜样、中医药知识小课堂、中医药里的党史故事等栏目,让网络文化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是引导学生增进认同,强化中医思维。学生通过研习经典,强化中医经典功底,培养中医理论自信,提升中医思维能力。学校将三读(早读、午读、晚读)活动设计成有计划、有特色、有内涵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中医经典诵读平台,培养学生勤学善思,牢固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提高中医药理论素养,培养中医思维。学校还组织开展中医经典诵读比赛、中医药叙事故事分享等活动,提高学习吸引力。

三是鼓励学生自觉践行,提高临床能力。首先是通过早期见习、中期跟师、后期实习,加强临床实践,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领悟中医药独特理论和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在临床疗效中坚定中医药自信。其次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比如针灸协会、手法协会、中医经典诵读协会、大学生红十字会等)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中医药文化氛围,锻炼实操能力,提高专业学习自信。再次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年来,学生聚焦中医药科技创新,以中医药为原材料,研发了诸多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研究成果,成品诸如唇膏、面膜、养生食品、养生饮品、香囊、药膏、艾灸条、山楂丸等,成果异彩纷呈。创新成果陈列于教学楼展览区,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科研创新氛围。最后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到街道、社区、农村开展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中医治未病理念,宣讲养生保健、疾病防控、康复治疗等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知识等,增强学生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能力。同时,学校鼓励学生到广西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提高中医药情感认同,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潜心感悟,用中医药文化启智润心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中医药专业特色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推动精准育人。

一是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医学生认知水平、心理需求与现实关切,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将中医药自信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专业学习自信心,明确个人职业发展方向。通过加强中医药自信教育,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自觉,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自卑心理,坚定专业自信,强化职业认同,培养职业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二是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对文化认同的发展规律,探索认知、认同、践行三阶段中医药自信培养模式,通过早期导学、中期强基、临床固本的递进式培育方式,形成树立文化自信、强化中医思维、提高临床能力的专业培养路径,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着深切认同、对中医药事业有着深厚感情、对中医药发展有着强烈担当。

三是围绕五个维度育人。第一是政治高度。学校重点宣讲党对中医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引导医学生充分认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对中医药真信、真学、真用,增强做中医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第二是思想深度。宣传中医药文化救民济世、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思想精髓,培养科学的人生志向和爱国情怀。引导医学生深入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医者、什么样的人,激励学生立志学医、争当良医,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立志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和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培育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的个人品德。第三是情感温度。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组织学生学习中医药典故、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通过讲好中医药故事,激发共鸣,提高专业、职业认同感。第四是知识硬度。学生需要扎实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夯实中医药理论根基,加强基础知识积淀,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努力提高理论自信与临床自信。第五是践行力度。秉持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精神,推动医学生在实训、见习、毕业临床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精准实践。

加强中医药自信教育,以中医药文化涵养新时代医学生,是新时代高等中医药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教育聚焦中医药自信主题,凸显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彰显中医药专业特色,让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中医药范儿。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育人作用,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社会担当、创新精神和过硬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廖芬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