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2023中国保健营养产业科技创新大会暨2023(首届)国际辅酶Q10文化节成功召开

时间:2023-08-14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网作者 : 张可

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为了深入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促进保健营养产业创新可持续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8月13日由《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嘉峪关麒麟爱心公益慈善协会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保健营养产业科技创新大会暨 2023(首届)国际辅酶 Q10文化节”于北京成功召开。

本届大会以“科技创新发展、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将围绕知识、技术、产品的创新和保健营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大会汇聚信息、人才、资本、技术、产品等资源,并邀请国内外政府组织、健康产业顶级专家、权威机构和优秀企业、共商国内外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与产品服务。持续有力地加速健康创新发展、产业升级,赋能健康中国战略。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在会上致开幕词时表示:我们必须认识到,保障人民健康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使命。我们亟需加强卫生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同时,促进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核心。作为本届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社长赵文祥也认为,保健营养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密切相关。中国的保健营养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现代保健营养产业的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已经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健康领域,国际合作不仅能够加速健康科技的创新和转化,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还可以促进跨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马文普在会上致辞时表示,通过加强国际医疗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各国的先进理念,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在会上围绕“科技创新为健康产业带来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进行了很深入的发言并介绍道,科技创新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正深刻地改变着健康产业的发展。它不仅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还推动了健康数据的应用和健康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原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在会上表示:“健康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内涵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的集合体。健康产业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更关乎它所融入的文化内涵。”深刻的阐释了健康产业与文化内涵的深刻联系,并强调健康产业的文化内涵要兼顾科学与人文关怀,更要关注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健康产业不仅仅包括医疗技术,还包括医疗人文关怀和健康教育。同时,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文周提示,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健康产业的品牌建设成为企业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一个强大的品牌能够赋予企业信任和价值,产生巨大的商业影响力。除了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也是保健营养健康行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高质量发展是保健营养健康行业必须追求的目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在产品、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不断追求卓越。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生产出真正具有保健功效的产品。

会议期间,嘉峪关麒麟爱心公益慈善协会马麒麟会长就关于“保健营养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以及构建国际化合作”的主题从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目标和重要保障这三个“重要”来逐一进行了报告。原卫生部副部长张凤楼也表示,进入新时代、新征程,要高质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广泛深入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持续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原卫生部副部长张凤楼

原卫生部健康教育指导首席专家、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孙树侠也对辅酶Q10进行了非常深入的阐释。同时大会还邀请了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加拿大非药物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黄小力以及牙买加大使馆临时代办梅丽莎·普赖斯等嘉宾围绕营养健康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并做了精彩演讲。

嘉峪关麒麟爱心公益慈善协会马麒麟会长

本次大会上进行的研讨交流,集中凝聚共识,集中智慧,通过创新科技的展示,对接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这是一次产业发展交流的盛会,是对接合作的盛会,也是一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盛会。(张可)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