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第三届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初评举行

时间:2023-06-1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刘小莹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的创办,正是对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传承和传播的创新实践。大赛以华服作品培育文化审美自信,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月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初评评审会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行。征稿启动3个月以来,共有3000余人次参加,共收到2652份参赛作品,涵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经专家评委初评,评选出40件入围作品,其中9件为境外参赛作品。

刘元风:立足于传统文化,着眼于国际流行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元风

在遴选作品时,首先考量作品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这也是此次华服大赛区别于其他大赛的本质。每个年轻设计师对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我们首先要从中华元素运用的角度来考量,再从国际流行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将这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评审,看作品是否符合大赛要求。

华服大赛已经举办至第三届,今年的作品和往年有些区别,因为今年的主题设定为“国色天襄”,年轻设计师们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我认为“国色”指的是传统色彩——赤黄蓝白黑,但是选手大多以蓝绿色为主,这并无不妥。同时,年轻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越发深入,将传统文化和国际流行进行有机融合,表现出参赛选手既立足于传统文化,又着眼于国际流行,回望历史,又放眼未来的设计视野。

吴洪:加强对设计师的征稿,从而提升选手实力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洪

我们在评审稿件时,首先要看作品与大赛主题是否吻合,本次华服大赛的主题是“国色天襄”,也就是说要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来表达“国色天襄”的主题,这是我们重点考量的内容。

通过此前每届的努力及组委会广泛的推广与宣传,我们可以看到本届大赛投稿的稿件数量多,质量高,题材丰富、立意新颖。今后,希望大赛持续下去,另外要更广泛地推广下去,不仅只针对学生,还要对设计师进行推广,只有这样,选手的实力才能普遍提升。

武学凯:大赛国际化趋势明显,需增加作品类型多元性

“金顶奖”设计师武学凯

初评现场不乏优秀作品,选手们从不同角度诠释华服的概念与理念。随着当下生活场景的丰富,他们在表现华服以及阐释中国服饰文化的时候,有了更多的灵感来源和表现方向。当然,有几组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一幅具有未来主义色彩的卡通作品十分有趣,整体呈现出一种新鲜感和活力,今年的评审让我感受到强烈碰撞。所以,大赛需要鼓励和支持具有新鲜想法的作品。

未来大赛可以将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下去,另外可以加大职业设计师及创新企业的参与份额,让作品类型更加多元。

陈闻:华服要具有时代感和时尚感

“金顶奖”设计师、CHENWEN设计工作室艺术总监陈闻

此次华服大赛推广力度广,因此投稿人数众多,作品水平也普遍不错。从设计理念、款式到主题阐释,很多选手都发挥出了自己最佳的水平。不过也有些作品的题材过于传统,集中表现青绿山水,水墨及唐装,我认为,其实传统元素完全可以运用地更为现代一些。

好的华服要体现传统文化元素,还要符合现代人的穿着习惯,具备时代感和时尚感。无论色彩、面料还是工艺都要国际化一点,不要过于保守与老气。

崔荣荣:大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崔荣荣

华服设计大赛,首先要体现中华传统设计要素,其次,这又是国际华服设计大赛,因此,国际性与流行性也要有相应地体现。此次大赛在此方面有较大突破,将流行元素与中华要素进行了结合,有意识地将两者运用到创作中,便可以让作品走向国际。

此次大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激发了年轻设计师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文化自信的基调下,国潮热及国风热将持续流行。

据悉,本届大赛以“国色天襄”为主题,旨在挖掘中华民族璀璨的服饰文明和环保可持续理念进行设计创新,弘扬东方美学,展示华服美裳,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刘小莹整合)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