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北京站决赛落地石景山区: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最佳“栖息地”

时间:2022-11-0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是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产业为支撑、应用为牵引的生态体系。

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拓展融合创新应用,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本届大赛主赛由宁波、青岛、深圳、北京等四个地方赛和全国总决赛组成,而北京作为今年的首次设立赛站,备受业界关注。

首设赛站:聚焦首都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设

“十四五”时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

《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北京市将全面实施供给质量提升三大行动、产业集群培育三大工程,到2023年,北京将建设成为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工业软件创新高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高地、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高地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高地。

在全球创新版图重构以及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北京高精尖产业要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巩固产业调整转型的良好势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切实肩负起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可见,北京今年首次设立赛站,旨在充分发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级赛事资源优势,依托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为载体基础及北方工业大学的研究基础,进一步创新石景山区产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举措。

深化承载: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最佳“栖息地”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不断涌进的企业更让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显现出满满活力,而石景山区首次举办赛站,更为北京这片创新热土增加了新动能。

据悉,《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营造产业生态“深化‘工业互联网·北京.石景山’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构建点面结合、区域互补、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石景山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布局对北京整体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意义不言则明。

作为北京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的主要承载区之一,石景山区因服务以首钢为代表的“京西八大厂”而建区发展,是首都工业的摇篮之一,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强劲的技术实力、独特的区域集聚优势。

而大赛的顺利落成,无疑将汇聚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解决方案、投资机构等资源,持续提升石景山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影响力,将石景山区打造成为最佳的工业互联网产业“栖息地”。

做大生态:构筑“最懂工业互联网”的科技园区

近几年,石景山区围绕首都三区功能定位,紧抓“举办冬奥”和“新地标建设”两大历史机遇,以工业互联网为主脉络,持续推进石景山工业互联网与区域主要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便是最佳体现。

2019年,石景山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合市区资源,建设“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打造产业创新聚集区。

据悉,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与石景山区政府战略合作开发。占地9.27公顷,规划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投资88亿元。园区编制发布的《石景山区促进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暂行办法》,也是北京全市范围内,首个专门针对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发布的产业支持政策,从产业集聚壮大、新基建新场景布局、完善产业服务生态、做好人才服务及提高园区运营水平五大方面,着力构建形成集研发、应用、创新示范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向规模化、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攀升,加快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已聚集航天云网、东土科技、北科亿力等头部企业,初步形成产业集聚之势。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

成绩背后,石景山区已经逐渐成为引领区域、影响全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先导区、应用创新示范区,可以预见,随着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的持续深化,石景山区将以产业园核心区建设为抓手,吸引更多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入驻,打造集政策、基金、联盟、公共服务平台于一体的产业生态链,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品牌和声誉。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