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江婺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时间:2022-10-2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应飞舟


image.png


婺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湖光山色,极目远眺,金华山前尖峰秀。眼前尖峰山景区与远处双龙景区相融,恰似一幅画中画。

金华山“一支笔”,古子城“一方砚”,绘就了万年上山图,悠悠婺江水,孕育了千秋八婺文化。

君住钱塘,我住婺江畔。千里奔流,共潮东海。

21年来,有一种声音始终萦绕在耳畔

——婺城干部群众多么熟悉的谆谆叮咛

“使浙中城市群成为带动金华全市乃至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一定要把钱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好”

——婺城区干部群众多么熟悉的殷殷期望

“生态是可以富县的,生态好不仅可以富县,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

——婺城干部群众多么熟悉的殷殷嘱托

“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

21年来,有一群人,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干下去

——21年来,坚守“生态立城”战略不动摇,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确保一江清水送下游;

——2002年金华“两会”,人大代表婺城区沙畈乡黄家田村支书傅大富,提交了《关于要求在沙畈、金兰水库库区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的议案》,“一号议案”,由此引出系列治水“组合拳”;

——2009年被命名为“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启动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2018年出台休渔禁渔制度,让婺城三江流域溪流“长休养”;2019年《婺城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2020年,全省面积最大省级自然保护区,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南山保护区”)建立;2020年8月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正式设立;2021年南山管理中心正式揭牌。

——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1%,三次捧得省级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连续三年持续跻身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全省前十;

——截止2021年,婺城区共先后安置山区移民4611户,1.22万余人;2021年全区村集体总收入2.54亿元,村均119万元,较2018年底(村均45万元)提高了164%;

——2022年,聚力打造生态共富产业带,带动共同富裕大跃升;制定婺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重点工作和重大改革的架构图

……

三江六岸,都市田园。地处“浙江之心”、浙江第四大都市区金华的主城区核心区的婺城。“蓝图指引,久久为功,21年踔厉奋发,‘两山’见证伟大思想历久弥新的实践伟力。”金华市婺城区委书记高峰话语铿锵。

继往开来同奋进,心争朝夕显担当。21年接续奋斗,婺实之城,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道道山坎,合力翻越再攀高

南山,是婺城区西南山区的统称,是浙中地区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华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南山保护区则位于南山的白沙溪源头。

image.png

流云奔涌。群山浮动。俯瞰婺城南山麓,好一幅青翠葱茏的山水画

登上1324米的小龙葱尖,放眼南山深处,曾因非法捕猎留下的道道伤疤正在治愈。

“因心存侥幸,以身试法,对物种生态造成了很大影响,我自愿出资,用于生态修复。”前不久,余某某、王某、付某三人,承担侵害野生动物资源生态修复金共计58160元。

从志愿者早发现,到司法机关介入,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农村等多部门齐心协力,以“五指攥拳”之势,依法严惩,保护动物维护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与公安、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设置联合办公点,共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查处。”南山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李俊杰说。

天蓝地绿水潺潺。车行驶往沙畈乡银坑村,一路起伏,摇曳的绿,恰似层层涌动的浪,澎湃着勃勃生机。

很多人想不到,就在10多年前,这里靠伐木采沙无序养殖发展经济。“村民腰包鼓起来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伤疤累累、污水四溢成为困扰群众的大问题。”回忆往昔,银坑村党支部书记陈凯良不胜唏嘘。

“护好这‘一缸水’,大家责无旁贷!”2013年8月22日下午2时许,随着沙畈乡皂里村奶牛养殖户徐景宏在关停协议上签字,婺城已完成区内畜禽养殖户、锯板厂关停协议签订工作。

从拆猪圈、禁砍伐、禁渔休渔,到生活垃圾“随手分”、有序清……省、市、区协同发力,形成合力,精准发力。

image.png

沙畈水库 洪兵摄

一头是100万人“喝水”,一头是1万人“吃饭”,如何既顾好小家,又全力服务大家?

“留在家里,也可以揽到活”,“走出大山,路更宽!”按照沙金兰水源生态功能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一手抓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专项整治行动不停歇,一手抓水功能区内村民经济补偿机制和帮扶机制。

绿水青山迈新步,金山银山蹚新路。让笋干更鲜、茶叶更绿、蜂蜜更甜……职能部门发挥“一技之长”、各级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扎根田间地头,与从拾锄头农户一起拓荒;八方合力,为愿意产业外迁村民搭好信息桥,铺就下山路。

“当一些‘养殖嫂’对明天生活迷茫时,镇村干部和妇联组织一次次登门入户,穿针引线,引进来料加工,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沙畈乡李宫村村民叶竹明印象深刻。

如今,沙畈保姆品牌,已成为婺城街头巷尾的口口相传,而婺城来料加工则已成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现在奶牛单产水平比以前提高了20%左右,养殖收益大幅度提高。”开发区秋滨街道石门村惠君奶牛专业合作社社员李增根不无感慨地说。

“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系统谋划源头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婺城分局局长陈剑语气坚定地说。

回顾过往,聚焦当下。十多年间,婺城人正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大规模的生态行动。持续增长的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河流水质断面优良比例、自然保护地面积等指标全面优化。

数据显示:婺城区45条河流,64个乡镇支流交接断面中,Ⅰ~III类水质断面63个,占98.44%;据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显示,在纳入评分的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金华市居第9位,排名全省第2。

漫漫长路,守护多样更精彩

“森”呼吸、“林”距离、“绿”动力。护林先锋队,调查科考队,监管保障队,协同发力、形成合力,打造人防法防技防“铁三角”。

image.png

“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奥秘。”2020年婺城“中国青年生物多样性夏令营”活动。吸引了来自清华、浙大、复旦、飞利浦等国内外10余所高校,40名师生参加。

今年8月的一天,尽管天气炎热,高峰带领大家一头扎进深山。

山大沟深,坡陡林密。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考。在巡林结束后,已汗流浃背,高峰说,“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全面落实林长制,守住绿水青山,把生态保护优先落到实处,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image.png

金华市婺城区南山自然保护区影像图

图片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

重峦叠嶂,连绵起伏。平均海拔在千米以上、浙江省最大省级自然保护区——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549.82公顷(相当于2个西湖景区)。拥有省级以上公益林13.78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达96.2%。“公益林建设不仅提高了保护区内的生态服务功能,也对林农增收、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婺城区副区长洪一政认为,通过巡护、科研、建设生态廊道等方式,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守护着这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上午九时许,大山深处雾气未散,幽深山峦峡谷,响起沙沙的脚步声。

一身蓝色工作服,戴着手套,手握砍刀、背上水壶……今年49岁16年党龄,来自沙畈乡银坑村的陈慧瑜,和同事穿梭于丛林中。

“现场遇上突发情况,植物病虫害、动物异常死亡或野生动物受伤等,可当即点开手机在南山自然保护区工作群上报。”陈慧瑜掏出手机做演示。“今年8月14日,护林员在巡林时发现一只受伤的黄麂并及时报告,我们立即赶赴现场处理,使得受伤黄麂得到有效救护,目前该黄麂已放归南山自然保护区”婺城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郑卫军说。

“山还是这座山,林还是这片林,守山护山林力度更大了。”陈慧瑜说,过去巡山过程中,对方常以“无证上岗”来辩解。现在附近近20个自然村各选派一名护林员组成巡护队,手持工作证、佩带执法记录仪,外围有电子眼、空中有高空监控,关键有保护区管理中心做后盾,巡护底气更足。

“护林这份活一年有近4万元,地里覆盆子每年能带来1.5万余元,夫妻俩和俩孩子每年公益林补贴近2000元,这里还能享受法定节假日……”自从正式“归队”后,每天徒步六七公里,陈慧瑜日子自然也更有奔头了。

巍巍北山,绿色林海与层峦叠嶂,相互交映;悠悠南山,多彩生物与洋洋碧波,相得益彰;白沙溪畔,翩翩白鹭与清澈溪流,自成风景……

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生态价值自然十分独特。

image.png

南山深处,“一级国宝”黄腹角雉。图为红外相机拍摄

红豆杉群迎客来、“鸟中熊猫”黄腹角雉露真容、白颈长尾雉优雅展翅、黑鹿漫步林中、南山弥猴追逐嬉闹……这里是万物肆意生长、尽情演奏生命交响曲的家园。

安营扎寨,繁衍生息,绿水青山带笑颜。目前,南山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1495种,脊椎动物255种,各占全省总种数的30%左右。

“作为浙江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这里不仅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永瓣等27种国家I级和Ⅰ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黑麂、穿山甲等4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有猕猴、中华鬣羚、勺鸡等24种国家Ⅰ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里也是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和黑麂3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共同栖息的最北缘……”林业一线“与绿共舞”,李俊杰谈起南山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可谓如数家珍。

不久前,婺城在原有水生生物调查基础上,进一步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了全面、系统、覆盖全域的陆生生物多样性“家底”调查工作。共记录到陆生高等植物823种、哺乳动物11种、鸟类162种以及两栖爬行类38种。

“走近自然,‘寻宝’深山,感受生态科考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为科学精准划定保护范围、制定长效保护措施奠定了扎实基础。”陈剑说,历时1年,通过开展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初步摸清了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和保护管理状况,填补了婺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研究的空白。

去年7月,南山保护区管理中心揭牌,自然生态保护与管理进入了新阶段。婺城南山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由此扎下根、起好步。

莽莽群山,绿富同兴好光景

善用资源、尊重自然,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才能更可持续地发展,为子孙后代积蓄生态红利。

春华秋实,山高水长。白沙溪畔,稻谷飘香、蟹肥菊黄、硕果累累。南山脚下,白鹭飞鸳鸯游,水清岸绿、草木葱茏。

披晨雾轻纱、听虫鸣协奏曲、闻千亩茶香,享星辰璀璨夜……一波又一波游客,沿着白沙溪三十六堰,漫步于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以下简称:熊猫猪猪国际牧场),饱览“世外桃源”——田园牧歌韵味,人乐林绿之美。

熊猫猪猪国际牧场占地1200亩,位于白龙桥镇、琅琊镇、长山乡交界处,部分地块原属于婺城区第一良种场,“园区在建设规划之初就对原地貌作了系统保留,竹林、茶园和部分设施,还有起伏的道路这些都在叙述‘城南旧事’,好生态更是引得鸟鸣声声,珍稀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也时常来打卡。”熊猫猪猪国际牧场运营总经理黄迎军介绍。

据了解,园区通过5G智慧养殖中心,将猪粪进行净化处理成有机肥,而后回填至茶园,茶叶又变成猪饲料的一部分,形成很好的有机循环。据统计,自开园以来,牧场已累计接待游客37万人次。

如何让有着四十多年生长历史千亩的生态老茶园更好的吐新芽、催新绿?如何让这片保留着原始风貌的“城南一角”,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一猪“踏三乡”。通过熊猫猪猪共创共富行动带动白龙桥镇、长山乡、琅琊镇“3镇9村”起发力,将乡村旅游与非遗文化、现代农业等有效融合,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白龙桥镇新昌桥村村民踊跃入股,有了大家的文旅公司。“现在大伙都憋着一股劲,大事小情一起干!因地制宜创新开发经营模式,让绿色家底带来更多百姓红利。”一村30多个姓氏的“百姓村”,这些天,村支书柯建康脚步更匆忙了,“上硬件、提软件,我们整合家农家乐和民宿,统一管理标准、品牌化运营,与周边镇村抱团发展。”

“水杉白鹭白沙溪,千亩茶园万里香”。目前,熊猫猪猪共创共富行动已带动土地流转1200余亩,引流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帮助周边镇村的500多位本地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促进就业增收1200余万元。

从土墙破瓦一锄头,出门沿着荆棘走,到花开岭上,生活更上一层楼。罗店镇大岭村村支书记翁健余站在山腰处的观景台感慨万千。

“才登芙蓉峰,又食芙蓉鱼,尖脚岭上漫步,极目楚天舒。”婺城区罗店镇大岭村左揽芙蓉湖,右拥芙蓉峰,背靠尖脚岭,独特山水引得客从八方来。

“个味道老温馨额,洼佳又养生,吾老欢喜额……”一群游客在大岭村游玩之余,在享用当地药膳美食,几辆上海牌照的车辆有序停放在民宿一侧。

从打卡热土熊猫猪猪国际牧场到网红岭地大岭村,美丽蝶变,“流量新”是关键。

image.png

搬下山天地宽。图为蒋堂移民新村二期,新村美如画

白龙桥头,工地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舞动臂膀”、翻斗车来回穿梭,33.7万平方米、1872套安置小区一期在这里破土动工;蒋堂镇上,移民新村二期安置房小区格外喜庆,1300余位“新市民”将落户这里……进入金秋十月,婺城新一轮“下山安居创富工程”再现高潮。

“山头比人头多”“野菇比村姑多”“野猪比家猪多”,孤悬万重山,叠嶂云海间——看婺城南部山乡,大山深处。

“哈哈,从下山安居到创富‘一条龙’了!”一脸兴奋和期待,在蒋堂锯板厂正和客商洽谈业务的付炳林当即掏出手机,好消息传到了50里外的沙畈乡白沙源村90岁老父亲耳边。

“走,上楼看看。”付炳林进入安置小区,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往后不仅就学、就业、就医、出行方便,你瞧,便利店、幼儿园、居家养老中心、来料加工点等生活生产设施也一应俱全。”

此次安置涉及婺城区沙畈乡、塔石乡、莘畈乡、箬阳乡等南部山区6个乡镇,有120、90、60平方米三种户型可供选择。

科学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蹚出“下山安居创富工程”新路子。

主动走下去,“民意”提上来。及时广泛吸收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镇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建议意见。“新区在建设之初,我们就生活生产休闲等布局均做了科学系统规划。‘民意’合力,也很好破解了项目建设成本大幅上涨和安置点没有区位比较优势等难题。”步履匆匆,在白龙桥安置房施工现场,婺城区下山安居创富办主任倪玉奎思路清晰、话语坚定,“不搞一刀切!把选择权交给搬迁农民。“

“对选择货币化安置的搬迁人员,在其他补助的基础上每人再增加6万元货币化补助,而选择安置面积回购人员,则可按照安置面积以1000元/㎡的价格进行回购;同时为整村搬迁中的低收入农户提供廉租房安置兜底等选项。”倪玉奎介绍。

统筹省市区各类搬迁补助,加大补助力度。据了解,婺城区饮用水源涵养区整村搬迁的非低收入农户可获补助5.84万元/人,低收入农户可获补助7.34万元/人。蒋堂移民新村二期安置均价为2800元/㎡,如一家四口的移民户选择购买120㎡的安置房并回购120㎡的安置面积,房款约21.6万元,可获补助23.36万元,所获补助基本可覆盖房款。

“婺”实之策,“城”心待人,使搬迁下山成为政府重点工程。目前,婺城区异地搬迁整村搬迁政策享受范围从原来的33个扶贫重点帮扶村扩面至高山远山、生态保护区等60个村,受益人口从原来的2.3万人增加到4.2万人。

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聚焦聚力高质量打造‘一带七心’的突破性抓手,特别是要打造生态共富产业带,带动共同富裕大跃升。”高峰话语铿锵有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北山之巅到南山小龙葱尖,从金华婺江之滨到白沙溪畔,一幅“绿富同兴”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正徐徐铺展。(文/应飞舟图/除署名外,均由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