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贵池名棠“老树龄”枣首发仪式暨第五届西山焦枣采摘节成功举办

时间:2022-09-1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为助力贵池西山焦枣及棠溪镇区域农产品品牌宣传,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9月16日上午,池州市贵池区名棠“老树龄”枣首发仪式暨第五届西山焦枣采摘节在贵池区棠溪镇西山村顺利举行。贵池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严贞出席活动并致辞;贵池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杨洞庭及贵池区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席活动。

当天的活动现场共设一个主会场、三个分会场,主会场即名棠“老树龄枣”首发仪式现场,三个分会场分别是枣园演出表演及采摘体验区、非物质文化仪式西山焦枣制作工艺展示区以及老树龄枣树认购区,各分会场的活动同步投屏到主会场大屏。

2016年,赵普老师回到家乡池州在棠溪助农卖枣时曾注册“普哥”商标,并将其推向全国。9月16日的活动现场,负责“普哥”品牌运营的安徽徽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建伟和贵池区棠溪镇党委书记何智勇首先在众人的见证下进行了“普哥”商标授牌仪式。此次,赵普老师及“普哥”品牌运营团队将“普哥”品牌无偿让渡给棠溪镇人民政府,作为西山焦枣的商标。

被誉为“画里棠溪”的棠溪镇素有山珍,西山焦枣、高山茶叶、黑木耳、香菇、葛粉、黄精酒、中药材等诸多优质农特产品,但由于村集体生产规模化水平不高等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今年,棠溪镇注册了“名棠”商标,希望籍此建立起区域农特产品品牌体系,推动生产的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活动仪式上,棠溪镇镇长鲍敏正式发布并详细推介了棠溪镇区域品牌商标“名棠”。

贵池区棠溪镇西山村目前有488颗120-360年树龄的老枣树,产量高、品质优,根系发达、葳蕤遒劲,不仅见证西山人百年的种枣历史和制枣技艺,更成为一种风雨不惊、坚韧不拔的匠心文化。今年,棠溪镇枣业协会今年为这488棵老枣树进行了挂牌保护。活动现场,进行了名棠“老树龄”枣的首发仪式。据介绍,“老树龄”枣采用的是120年以上老树龄枣树上的枣,经过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后,再一颗一颗精心挑选特级以上的西山焦枣,不只是品质保证,更是匠心的体现。

乡村振兴、爱心助农的道路上一直有爱心企业和个人的积极参与。棠溪镇西山村的488棵老树龄枣树分别来自不同的枣农家,棠溪枣业协会为了直接助农,此次从488棵老树龄枣树中选取了50棵进行爱心认购。当天的活动现场,部分爱心助农单位代表对部分老树龄枣树进行了现场认购挂牌。活动现场,相关领导还为部分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现场颁发了爱心助农证书。

当天的活动现场,诸多“名棠”品牌特色农产品还进行了现场展示。主会场首发仪式结束后,出席活动人员还感受观摩了匠心传承·西山焦枣非遗手工制作现场。活动当天还有池州市传媒中心和贵池区融媒体中心举行了现场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到了2万余人。

西山焦枣作为池州市名优特产历史十分悠久,据清代《贵池县志》记载,从宋仁宗天圣年间起,西山焦枣已是贡品。西山焦枣枣树生长于海拔约500米的西山村,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极其适合枣树生长,因此被誉为“云间鲜枣世界”。2015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正式批准对“西山焦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地域范围涵盖棠溪镇西山村、东山村。2016年9月“西山焦枣”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2021年6月国家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西山焦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近年来,贵池区棠溪镇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狠抓西山焦枣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境内共有8家焦枣生产企业,现已种植枣树8000余亩,产值约2亿元。预计2025年西山焦枣年产值将发展至3亿元。棠溪镇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棠溪镇将继续发挥地理优势,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提升西山焦枣品质,延伸产业链促进西山焦枣产业发展。同时,发挥“名棠”品牌作用,助推多种类农产品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