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学校如何创办“家长学校”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2-06-1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2022年5月26日,由未来学校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院礼仪教育中心、东方敦煌家长学校研究院、贵和库礼德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论坛成功举办。为回应全国校长们的强烈呼声,满足学校实际需求,2022年6月8日,未来学校研究院礼仪教育中心举办了主题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校如何创办“家长学校”的第二期高峰论坛。论坛特邀资深专家围绕学校如何创办家长学校”从政策解析、经验借鉴和实施方案解读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image.png

(图片由徐若雨提供)

本次论坛参会嘉宾600余人,分别来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贵和库礼德教育研究院“百校百礼”礼德教育工程贵州省凯里市办事处主任、凯里市翁牙小学校长杨正德先生,带领凯里多所小学校长、德育干部和教师约50余人参会;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袁静华女士,带领通州教委机关主管领导和相关科室人员、各小学校长和德育干部、区教师研修中心、社区教育学院和成人学校干部教师、10个街道办事处社区教育工作者等近300人参会;北京援疆干部,新疆和田县教育局副局长李志勇先生,带领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教育系统相关领导、相关科室人员和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各中小学书记、校长、德育干部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干部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主要从校长与教师发展、课程和教学创新、学习场景重构、测量评价建设、学习生态融合五个方面对未来学校进行创新性的建构展开了介绍。

郑院长指出,校长的思想、校长的高度、校长的方法、校长的引领对一个学校的创新与发展品质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学校教育还需要有一个非常强的教师团队,好教师与好学生的产出息息相关,教师需要用未来教育的理念对自我进行升级。当下人们居住的空间或者社会上的公共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空间变化的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基础即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变化,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空间布局今后会更多转向以家庭和社会为中心的空间布局。

未来学校研究院礼仪教育中心主任、东方敦煌家长学校研究院院长薛钟教授发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意味着家庭教育已经上升到社会问题,上升到了法律层面。

薛主任根据法条相关内容归纳了建立家长学校的四项主要任务: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配合学校教育的实施;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为子女的成长造就一个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四件事中第一件事情最为重要也最为难做到。第一件事做好了,其他三件事也就迎刃而解了。面对家长,要用我们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与家庭固有的教育观念去碰撞去更新,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学校如何建立家长学校的问题,薛主任给出了三条建议:首先,了解家长学校的精神:坚持不懈;其次,明确家长学校创办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坚持本校特色,明确教育目的。

未来学校研究院礼仪教育中心副主任,东方敦煌家长学校研究院副院长王倩雯,结合东方敦煌家长学校研究院多年开展家长学校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介绍了家长学校项目实施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用礼仪这把金钥匙打开家长学校的大门;第二阶段:详细研读政策,为家长赋能;第三阶段:家校共筑,合力育人;第四阶段:凝聚合力,共享教育成果。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家庭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做好的,家长学校至少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未来学校研究院礼仪教育中心的校园礼仪项目与东方敦煌家长学校研究院紧密结合,用礼仪增添家长学校的特色,丰富的仪式感为家长学校做铺垫。用仪式增强办学特色,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方案,确保项目全面落地见效。优质的师资团队可有效破解当前制约家长学校发展的瓶颈难题,构建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家长学校平台。

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班正局级组织员陈富老师在发言中指出:人生家庭教育与成长是直接的、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应该是个因果关系。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受自己家庭的影响都是很大的。陈富老师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使孩子健康、快乐、科学地成长。

image.png

(图片由徐若雨提供)

未来学校研究院礼仪教育中心与东方敦煌家长学校研究院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继续开展新时期家庭教育研究课题,总结四年家庭教育科研成果及家长学校实践经验,向更多学校及社会进行推广,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根铸魂中夯实家庭教育的牢固根基。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