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2-03-0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韦玉彪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整个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一个国家全面、和谐和有序发展的灵魂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是要着力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时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学习教育,使大学生准确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核心要义,进而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重要扣子,这是新时代高校一个重要的命题。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让大学生在理论上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在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只有厘清它们的关系,才能调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社会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在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共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个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中存在的事物都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常寓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同时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辩证法的这一原理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方法论:既要把握好同类事物的矛盾普遍性(即事物的共同本质),又要把握好与其他事物相区分的矛盾特殊性(即矛盾的特殊本质),从而正确地揭示同类事物的特殊规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志的本质体现,统摄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从本质上制约、规范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建立一种社会制度的价值源泉,而且是社会变革过程中一系列道德规范的价值尺度。当今社会改革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进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化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中,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斗争并取而代之的历史长河中,历尽艰难而不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中国社会价值体系中位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向上的价值需求,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各种社会边缘意识形态的融入和丰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在价值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优秀文明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更是五千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明确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在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是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根本要求,也是走好中国道路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

三、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价值观是人之核心和灵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在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教育大学生鉴定思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的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尽展人生价值,让青春在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的色彩。

1、针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价值取向的一元化和多元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元统领的功能,是以普遍的形式体现人民的共同意愿和价值理想,是当代中国公民的精神家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在价值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认清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在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既要“一元统领”又要“协调有序”、“兼容共生”和“和而不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针对大学生价值追求功利化的特点,引导与教育他们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人是社会化了的生物性存在,追求物质的需要和生理的满足是一种常情,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人与动物本质区别在于人是有精神有理想,有驾驭物质和金钱能力的。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为纽带强化他们的伦理道德观,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和历代名人为教学案例激励他们追求崇高和卓越,不断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形成高尚的人格,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弱化的特点,引导和教育他们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人格品质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并非旦夕之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转变成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把抽象的价值理念转换成大学生普遍认同的行为模式,都离不开实践。大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走向社会,要与社会生活接轨,将知与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大实践教学和后期教学的力度,让大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和社会调查等从实践中去观察、思考、体验和感悟已学的知识,去升华自已的认知和发现真理,自觉形成自已的科学价值观。

4、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绝非一蹴而就。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考虑其特殊性,只有厘清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在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关系,实施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才能收到实效。

(作者简介:韦玉彪,泰国格乐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习教师)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