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中药材产业背景下发展广西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1-1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黎桂曹

摘要:2016年国务院把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给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广西中药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背景下梳理广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困境,探索广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  集体经济  对策思考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按照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方针,产业兴旺是最基础的工程,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牵好这个牛鼻子,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农村产业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推动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延伸拓展中药材产业链,提高农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了产业,才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带动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药材产业大有作为。

一、广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

广西有14个地级市,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山多地少,农村耕地资源不足,全区一半左右县(市、区)属于贫困县,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据统计,2019年广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 390.95亿元,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总面积2.46亿亩,广西农村集体债务总额11.47亿元[2]。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振兴,是广西“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来,广西区党委和政府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鼓励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农村集体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虽然广西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广西农村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和文化比较落后,仍存在不少制约广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1、人才队伍缺乏,种植的科技含量欠缺

中药材种植在广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广西广大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是中药材不同于农业的其它产品,中药材是在广大群众与各种疾病的斗争中被人们所认知的,正是因为中药材与健康密切相关,对中药材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农户种植中药材大部分依然采用原始的、较粗放式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与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极不协调,体现在药用物种的质量低,产品的产量低,产品的有效成份低,农药和重金属含量高等“三低一高”现象。正是长期以来广大药农种植过程中药材存在较多的问题,不受市场和医药企业欢迎,进而影响药农的种植收入。同时,村委干部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发展集体经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部分村干部在集体经济建设中思想觉悟不够,学习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缺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引领发展的能人,加上项目、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对增加集体收入的问题,点子少、方法措施不多,甚至无发展思路,工作找不到着力点和突出口。

2、发展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

广西农村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中药资源,但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由于历史的原因,广西整个经济社会属于后发展省份,而农村集体经济来源单薄、规模小、收入少、缺乏后劲和活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不充分;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三是农村社会发展不充分;四是民生发展不充分;五是社会管理存在明显短板。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在广西的具体体现。同时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集体资源分散,人力资源流失,这些因素也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广西虽然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但是各地资源规划、政策力度和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等方面均明显不平衡。

3、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对中药材产业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种植中药材更是从政策到资金进行扶持,但是农村中药材种植业发展速度缓慢,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农村企业的低水平管理已成为影响核心竞争力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农村企业管理是否规范是否科学有效,关系到农村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针对中药材产业而言,首先存在的问题是管理理念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强调的是科学管理,而农村中药材种植业基本上还是经验管理模式,农村种植户是按多年来的农作物种植经验来种植中药材。基层干部由于学习不够,理念更新也强,想当然瞎指挥现象占有相关大的比重。其次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到位。土地承包、流转和产权制度不健全,村级财务管理滞后,村干部工资、补贴缺少指导性标准,同时还出现有章不依的管理失控现象。

二、中药材产业促进广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基于以上认识,在中药材产生背景下如何根据农村辖区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居民收益和生活幸福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充分发挥地域及政策优势做大做强中药种植产业

中医药原料生产是中药材产业的基础,也是村级集体经济中最容易开展、门槛最低、有独特资源优势的产业。中药资源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广西天然药物资源名列全国第一,可以通过丰富的药用资源直接形成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以道地药材为核心的中医药种植产业。

传统的中医药种植产业主要采用以家庭为核心的分散化种植模式,这种模式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调控,发展空间有限。为此,中医药种植产业应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模式发展,这样才能提升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广西出台了《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一系列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利好政策,各民族地区应当发挥地域环境优势,全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因势利导在广大农村地区做大做强中药种植产业。今后还要出台更多的相关政策,坚持把中药种植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首位产业重点培育,使中药种植产业成为农业增效的首位特色产业和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巩固南方药都的地位,发展壮瑶医药种植产业,开拓东盟等国际市场。特别是防城港市目前正在构建医学试验区,拥有较多先行先试的优先政策,医药制造产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而对中药材原料的需求量势必剧增,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扩大中药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正逢当时。在强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跨越性发展。

2、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做大做强中医药工业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千百年来都是中华各族人民床前的明月光,是最具群众基础的原创性科技资源,具有巨大的科技创新潜能。运用现代科技思维和创新手段对传统的中医药进行创新,对中医药的发展乃至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医药产业链长,拉动农村经济和农民就业能力强,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正是因为中医药工业具有产业链长的特征,特别是它可承载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各要素的联动发展,是农民种植的中药材得以延伸的重要基础和转化为现代化健康产品的重要途径。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在道地药材资源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工业,增加工业制造技术含量,重视工业技术的知识产权,做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的产业体系完整度,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村对劳动力的吸引力,留住人才,改善村民经济水平和生活幸福感。农村集体经济可依托我国工业技术优势和完备体系,积极探索发展中医药工业的路径。

3、以人才培训的基点,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无论是资源保护还是药材种植、加工、提取和制药,均离不开专业人才。但是,农村地区由于偏远、条件艰苦、经济欠发达,因此没有吸引专业人才的条件。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中药企业等合作,在定期选派人员前往这些单位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同时,也要邀请专业技术人才对当地人民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村中药种植和加工等技术,使中药种植和加工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而提高药材质量,促进融合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要突破农业单一发展的传统思路。在中草药资源丰富的地区要以中医药产业发展为支柱,实现产业跨界融合。以村集体主导,农民有序参与,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形成规模优势。通过创办各类服务实体,村集体统一管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发展生产服务型经济。同时,要坚持“中医药健康旅游”理念,以中医药特色产业为载体,注重植入旅游、文化和康养等产业元素,坚持民族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发展健康养生旅游。通过健康养生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绿色发展,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不断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拓展中医药产业范围,形成一个中医药全产业链集约创新的集群,使民族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得到跨越式发展。

总之,广西农村拥有环境和资源优势,在政府的支持指导和规划下,可依托中医药产业,摸索一套适合农村发展的集体经济形式,充分调动农村药物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使广西农村转变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经济收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黎桂曹

参考文献:

1.张宗文.广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30(11),181-183.

2.刘永贤,戴婧豪,潘丽萍等.创新培育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30(7),7-10.

3.赵润怀.中国常用药材的资源蕴藏量和产量[J].中国中草药杂志,1995,20(12):712.

4.张冬梅.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医药导报,2006,12(1):74-75.

5.尤剑鹏,范建华,邓鑫等.广西壮瑶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态势及策略分析[J].广西医学,2018,40(8):995-998.

作者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黎桂曹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