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记者会现场。中国网伦晓璇摄
中国网9月8日讯 今天下午15时,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四位能源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围绕“践行初心使命,贡献能源力量”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其中,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十采油厂井下作业大队高级技师杨义兴作为代表参加了这次记者见面会。
作为能源行业的优秀党员代表,杨义兴从日常工作中、岗位职责中,以自身经历和攻坚克难的事迹,讲述如何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石油力量。
图为杨义兴,1976年出生,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十采油厂井下作业大队高级技师。中国网伦晓璇摄
杨义兴工作26年来始终坚守修井一线,研制的“加长隔腔式局部反循环打捞筒”等工具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1项,58项技术创新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修井现场废液回收装置”“修井现场自动化消防”属国内同行业首创。杨义兴工作室被甘肃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技术创新型班组”、甘肃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称号。参与的《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曾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集团公司“石油名匠”、甘肃省“互助保障杯”首届“工人发明家”等称号。
见面会上,杨义兴回答了来自中央广播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
杨义兴坚守基层一线,用心修好每一口井
油田在哪里,“主战场”就在哪里
当现场记者问到,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时,杨义兴动情地说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就是我们石油人时刻牢记的责任使命,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更多的油气能源,也是我们石油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作为油气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杨义兴满是自豪地讲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始终相信技术创新的坐标永远在现场,油井在哪里,他的“主战场”就在哪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将坚守好自己的岗位,锤炼好自己的技能,做好油气保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做出自己的贡献。
坚守修井一线26年的“油井大夫”
谈及26年来如何练就了一手“望闻问切”的绝活,杨义兴表示,作为一名修井工,绝活的练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就是把平凡的岗位工作做到极致,不断做出新境界、新高度、新水平。
他提到,参加工作26年来,写了4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画了几万张钻具结构图纸,日常计算公式、运用数据,完全要掌握在自己的脑子里,要做到随时进行运用。这是修井人的职责,也是石油人的责任。
坚守信念,二十六年初心不改
现场有记者问杨义兴:“26年来,是什么让你在一个岗位上坚守信念,一路风雨无阻走下来的?”杨义兴回答道,这些年,中国石油特别重视技术人才的成长,搭建了很多很好的成长平台,可以去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培训学习、提高技能。
“同时,中国石油也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杨义兴井下作业技能专家工作室”,每年下拨一定的专项科研经费,供我和我的团队研究新技术、新工具。此外,集团公司也成立一线创新基金,专门支持我们一线工人从事技术研发。这种优厚的、非常良好的激励政策鼓励着我们留在这个企业,为企业干实事。”杨义兴说。
随着近几年长庆油田的快速发展壮大,杨义兴表示,不管是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还是荣誉成就,都得益于集团党组织多年来的培养,也得益于油田企业发展壮大以后搭建的广阔平台。这就是我作为一名一线产业工人代表,所前进的根本动力源。
谈及未来,杨义兴坚定的回答道:“将继续扎根油气生产的最前沿,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刘静)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