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话题热度的恒大再一次被推向了舆论制高点,恒大系股票集体放量下跌,中国恒大市值更一度下跌至近4年冰点。这24小时里,恒大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7月19日,广发银行申请冻结恒大1.32亿资产的消息在网络上热传。受此影响,恒大旗下股票连续两日走跌,蒸发千亿市值。
面对抽贷事件,恒大回应称:相关贷款到期日为2022年3月27日,对于宜兴支行滥用诉讼前保全的行为,我司将依法起诉。银行为何提前抽贷?给出的理由是“情况紧急”。
但抽贷将给市场以潜在暗示,势必引发连锁反应和挤兑效应。任何正常经营的企业,突然以抽贷和冻结资产相逼,那么无论是生产秩序还是金融秩序,无疑都将受到影响。
毕竟,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地产与金融深度捆绑的格局。抽贷一旦泛滥开来,那么影响的可能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整个行业。
02
恒大的确面临高负债的问题,而且一度击中了“三道红线”。
但近年,恒大降负债,已经有了一定成果。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恒大有息负债已降至约5700亿,“三条红线”成功实现一条变绿。
就在当前,据市场消息,恒大已于7月20日安排资金提前汇入债券还款账户,支付四笔美元债券利息合共约3.52亿美元(折合约27.3亿港元)。
更何况,销售回款也在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今年1-6月,恒大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3567.9亿元,累计销售回款3211.9亿元。此外,恒大手上大量低价土储,未来不乏转换成巨大现金流的潜力。
不难看出,恒大的基本面并不存在多大的问题,且自成立至今,从未出现借款利息晚付、本金逾期归还等情况。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恒大的高负债或许会就优质土地储备转换成现金流而有所缓解。
更关键的是,恒大还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践行者。成立25年来,恒大累计纳税超3000亿,慈善公益捐款超185亿,每年解决就业380多万人……可谓诸多民营企业的表率。
03
谁在“做空”恒大?
恒大每一次危机,股价都会出现异常波动,这背后除了市场对风险的正常担忧之外,恐怕不乏某些机构的有意做空。
抽贷事件看起来只是孤例,但在当下的政策严控的敏感大环境下,如果不能迅速解决,很容易导致整个行业都陷入风雨动荡之中。
而作为高举高打且横跨多个领域的龙头企业,恒大历来容易成为被“做空”的目标。去年,恒大就曾因1300亿战投资金到期遭遇境外基金做空。消息爆出当日,恒大股票的做空金额是谣言流传前正常做空金额的130多倍,成交额是平日成交额的30多倍。
这一次,局部的偿债事件、抽贷纠纷、个别项目暂停网签等消息,又给了做空者以可趁之机。
任何一家财务健康的企业,都经不起金融机构的集体挤兑。不妨对一家正在努力自救的企业,多给予它一些信心和耐心,有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