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练好“内功” 江北新区打造江苏创新高地

时间:2021-06-2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正式成立,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成立六年来,江北新区实现了城市由拓荒起步向新城崛起转变,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快车道”,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中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不仅跑出了“新区速度”,也刷新了城市建设的“新区品质”。

破解卡脖子难题

以往提及江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经济落后,一纸空谈。

现如今,稳扎稳打近六年的江北新区,已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截至2020年,较获批之初,江北新区经济快速发展,GDP实现翻番,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以上,综合实力跃居19个国家级新区第6位。

国务院赋予江北新区发展战略是“三区一平台”,即自主创新的先导区、新型城市化的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江北新区作为新兴的国家级新区,势必要成为带动周边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罗群介绍,围绕这一发展目标,江北新区提出建设“两城一中心”的产业发展构想,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

以设计为核心,江北新区聚焦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产值规模突破500亿元。今年一季度,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高达56%。

罗群指出,“到2025年,江北新区要集聚集成电路关联企业超1000家,产业收入超3000亿元,吸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超3万人。通过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全面提升EDA、IP研发实力和EDA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成为我国乃至全球EDA、IP前沿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储备中心、人才培养与集聚中心,打造全球知名的中国芯片之城。”

江北新区的“基因之城”主要包括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健康科技园、国际健康城和生物医药谷等板块,从研发到落地,再到临床医疗,江北新区目前构建了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有了产业基础,江北新区在发展新金融方面同样有远期目标。“南京准备拿200亿元作为江北新区的母基金,未来5年将准备拿500亿元来打造江北新区的新金融中心。”罗群表示。

释放各类主体生机活力

站在国家战略下的江北新区,短短6年的蜕变和发展,不断刷新公众的关注度。

近日,《江北新区(南京自贸片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30条(2021年)》正式发布,内容包括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构建精准监管体系、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扩大市场开放透明度、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国际化法律服务等六个部分,覆盖了优化营商环境等诸多方面。

聚焦企业需求,江北新区积极探索符合南京自贸片区产业发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研究制定“一证准营”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优化完善“政策罗盘”智能化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自动匹配和“一键直达”功能,强化惠企政策服务。

江北新区开展“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等四种改革方式分类实施改革,13项涉企经营许可直接取消审批,8项涉企经营许可改为实时备案,63项涉企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即可当场获证,451项涉企经营许可平均审批时限提速超过50%,累计惠及企业11129家。开展行政事项集中审批改革,围绕134项高频核心事项全部集中至一个部门行使,实现“一枚印章审批”。

同时,江北新区在全省首创零售药店“一业一证”审批模式,审批时限缩减97%。推广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审批、拿地即开工模式,项目从申请到开工可压缩到20个工作日以内。

建设现代化新主城

人才公寓、地下空间、海绵城市……这些国际化的城市场景,如今在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这片土地上正逐步成为现实。

作为江苏省首个木结构“近零碳”建筑,江北新区人才公寓房屋顶面嵌入数千块光伏玻璃,每年可发电24.1万度,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达到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得到省市主管部门好评。

总规模480万平方米的“城市倒影”地下空间,地上500米高楼高耸入云、地下空间八街九陌,包括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场、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宝库,以及四条地铁区间段落和换乘点。

起于长江止于老山,总长7.5公里总占地面积约88公顷的青龙绿带,作为江北新区核心区主要公园绿地,系统深入践行“海绵城市”新理念,倡导把水留下、涵养水源,再通过水生植物净化作用,形成干净的水循环利用。以带状绿地和节点公园贯穿新区核心区,为人们提供锻炼或休闲所需的骑行道与步行道,最终串起城市与老山森林,让“绿色”融入生活。

“未来,江北新区要成为人人向往的现代化智慧城市。”罗群说。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