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以“协同创新共谋孔子学院新发展”为主题的2020年非洲孔子学院合作论坛在线顺利举行,中非各孔子学院(课堂)合作院校的领导、各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和相关负责人近300名代表云端参会。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灵山,天津师范大学校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钟英华,埃及开罗大学校长 Mohamed Othman Elkhosht、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副校长Saurabh Sinha、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校长Adolphe MINKOA SHE、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Joshua Ogweno、赞比亚大学校长Luke Evuta Mumba、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校长Barnabas Nawangwe等中外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言。论坛由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郑孟状教授主持。
郑孟状校长对与会代表表示欢迎,指出全球疫情和孔子学院转隶双重背景下,召开论坛非常及时、必要,不仅为非洲孔子学院未来发展打开新思路、凝聚新共识,也将促进中非高校合作不断深化。郑孟状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近年来的事业发展、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建设情况,提出未来孔子学院中外方合作院校应肩负起中外合作机构的办学主体责任,积极构建多方协同合作网络,加快教师、教材、教法本土化进程,加快数字化建设和做好孔院评估工作等建议。
赵灵山秘书长在发言中用六个“新”向参会代表展示了孔子学院发展全画幅:新形势、新特点、新机制、新模式、新坐标、新发展。倡议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突出中外方合作机构办学主体作用,推动孔院内涵化、专业化发展;与此同时,加快孔子学院数字化建设、师资教材教学本土化发展,积极构建区域协同合作网络,持续推进“中文+”特色孔院联盟。
钟英华校长围绕“中外合作院校进一步发挥好主体作用,推动孔子学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指出管理模式的改变对孔子学院中外方合作院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双方高度互信、合作共赢,是实现孔子学院内涵提升的有效途径。发挥双方院校的主体支撑作用,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融入孔子学院建设之中,形成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的全新合作模式。
Mohamed Othman Elkhosht校长认为,应从构建合作共赢机制、构建体系化中文教育、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融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深化中外方合作院校师资合作交流、加强本土教师培养等六个方面来进一步发挥中外合作院校的主体作用,推动孔子学院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Saurabh Sinha副校长认为要加强孔子学院区域协同,文化交流是关键;中外方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及合作模式的创新,使孔子学院发展有了双重保障;同时,孔子学院区域协同是可持续性的关系。
Adolphe MINKOA SHE校长介绍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作为示范孔院开创的“一院多点”合作模式,以及本土教师培训、本土教材开发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他还分享了筹建中西非孔子学院联盟、加强中西非孔子学院培训中心建设以及与中方合作伙伴合作建立非洲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发挥示范孔子学院作用的做法。
Joshua Ogweno院长分享了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农业职业技术培训联盟以及成功的农业特色教学案例;该联盟提供平台交流、资源整合、促进南南农业合作的同时,也促进了中非间的语言文化交流,是构建特色孔子学院联盟的成功实践。
Luke Evuta Mumba校长指出了科学评估孔子学院办学质量的若干维度,包括学院本土化程度、管理团队搭建成熟度、管理制度完备及创新度,以及孔院可持续运营状况、高质量学术课程开设等。
Barnabas Nawangwe校长认为,目前推进本土汉语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政策和薪酬方面的制约;他还介绍了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本土教师建设采取的相关举措。
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于2020年6月由27家高校、企业和社会机构联合发起成立,管理和运营孔子学院品牌,浙江师范大学是首批发起单位之一。本次论坛是孔子学院管理体制机制变化后,首次召开的非洲区域性会议,旨在与中外方合作机构深入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多元化、民间化、公益化的办学运作机制,更好发挥中外方合作机构的主体作用;如何持续打造、科学评估孔子学院这一语言教学品牌;如何建立范围广泛、连接紧密、共赢发展的强有力的伙伴网络,如何进一步扩大孔子学院的品牌影响力,为推动人文交流,加强文化互鉴,增进国际理解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