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师 刘卫兵
近日,十集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的播出引发海内外的强烈反响,登上了“文化纪实热度榜单”第一名。这部由凤凰卫视、四川广播电视台联手打造的匠心之作,通过穿越千年的蜀道,全景式地向世界展现了灿烂的巴蜀文化。
以大文豪苏东坡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命名的《蜀道风流》第五集《不可居无竹》,更是以精美的画面向世人呈现了世界上稀有的乡愁文化载体——川西林盘,它是蜀地延续数千年的独特的生态文明。
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先生再传弟子刘卫兵结合自己多年对川西林盘的深入研究,在片中娓娓道出其中的生态之美。他以自己规划都江堰花溪村的灾后重建为例,揭示了林盘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奥妙,该设计曾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赢得了国际国内专家们的高度肯定。为深度探究设计师的思想理念,进一步了解川西林盘的生态系统情况,中国网“云”上采访了远在英国留学的刘卫兵先生。
中国网:《蜀道风流》作为面向世界的文化纪录大片以专篇聚焦川西林盘,据了解,刘先生被誉为“川西林盘第一人”,您在片中的论述观点精辟,能谈下感受吗?
刘卫兵:《不可居无竹》展示了大熊猫和四川人共同赖以生存的独特生态。川西林盘就是蜀人与环境磨合千年留下的生存智慧,也是精神原乡。传承和发展它,对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网:在片中您谈到“对于林盘,不仅仅是建筑的重建,更是生态的恢复”,能否作进一步说明?
刘卫兵:是的,这是多年探寻的感悟吧。川西林盘实际是综合的载体,有人文、历史甚至科学。数千年来,传统低技策略和低能耗的宜居环境,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可持续生态系统,进而形成一种文明。
中国网:据了解,作为成都市政协委员,您连续6年提交《川西林盘保护及利用》提案,并带着“川西林盘”走到了国家和国际层面。您现在远赴重洋留学与此有关吗?
刘卫兵:正是因为走出去后,反观聚焦的东西,感到自己对林盘的认知还不够全面,需要更多领域的知识支撑。目前,英国在可持续建筑环境领域的研究处于全球前沿,来学习后受益匪浅。
花溪村规划图
中国网:那么,您现在对川西林盘保护和更新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刘卫兵:是的。现在感到对林盘里的水、田、院、林、山构成的微气候,以及传统营造的环境友好性还需要深入研究并付诸实践,这对于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它可以将我们带入更宜居、更健康的人居环境
中国网:现在,成都市对川西林盘的保护、利用和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您对此有何建议?
刘卫兵:川西林盘保护和利用实际上是有别于城市更新的乡土实践,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对此,我倾向于著名英国建筑师Kenneth Frampton教授提出的“批判性地域主义”;作为建筑师,我们应该反抗现代主义大潮的武断,更谦逊地去思考当地文脉、地域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具有代际连续性。目前,我们正和四川省经济文化协会着手谋划,准备在都江堰一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国国际川派文化生态小镇,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想做些具体实践。
中国网:感谢刘先生您接受采访,我们期待看到您的更多优秀作品,祝您身体健康。(周国利)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