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以前我们都是照着录像自己学,现在区文化馆的老师下乡指导,我们舞蹈队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唐山市丰润区泉河头镇西佑国寺村舞蹈队队长谷孝红高兴地说。
10月21日,应泉河头镇舞蹈爱好者下的“订单”,丰润区文化馆将该镇8支舞蹈队聚集在新富庄文化广场上,选派专业舞蹈教师现场手把手地教,通过指导乡村舞蹈队的表演逐渐从“下里巴人”变成了“阳春白雪”。
“以前文化服务针对性差,群众满意度、参与度不高。根据群众个性化文化需求,我们文化馆开展群众‘点单’和‘私人订制’式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正在新富庄村现场指导培训的区文化馆馆长李学文介绍说。
群众点单政府买单 文化大餐更合口味
李学文介绍:“区文化馆制定并下发了《丰润区文化馆文化服务项目目录》,群众可以从中随意选取文化服务项目,由政府‘买单’。群众点什么,我们送什么,这样我们提供的文化服务更加符合群众的‘口味’。”
群众亲切地称《丰润区文化馆文化服务项目目录》为“文化菜单”,全区各乡镇街道、各类群众文化团体和学校厂企等,都可以从这个“文化菜单”上选取个性化文化服务。这个“菜单”是区文化馆在深入群众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的改革创新之举。这个“文化菜单”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舞蹈、器乐、化妆、声乐、戏曲、合唱等各种文艺服务类别,又有辅导、演出等服务项目。群众选定服务并填写好服务场所、服务时间后,由区文化馆汇总,做好资金预算上报区财政,由政府“买单”,向社会专业文艺团队统一派单、统一安排。
暑假期间,应学生“订单”,区文化馆开展了免费器乐系列培训;应区内民间评剧团——百花评剧团等评剧票友的“订单”,区文化馆定期开展评剧演唱培训。今年以来,区文化馆业务骨干承接群众文化“订单”,每周定期在文化馆活动室为文艺爱好者举办舞蹈、器乐等培训班27次,授课60余小时,培训文艺爱好者500多人次;深入基层,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面向基层文化队伍举办下基层文艺培训35次,累计授课100余小时,培训基层文艺爱好者2000余人次。
节日期间是群众文化需求高峰,应群众“订单”,每年节日文化活动的主题各不相同。在今年春节期间,应群众“订单”,区文化馆举办了“乐享河北·非遗遇上春节”——2019年丰润区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在端午节期间,举办了“大爱唐山·端午飘香”爱心志愿者基层行活动和2019年唐山市丰润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端午节”文艺演出。
今年区文化馆组织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文艺演出,共16场,参演人员1000余人,观众4万余人次,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丰富了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不同往年,应群众需求,今年“我们的节日”系列文艺演出开通了网络直播模式,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同时、错时观看,仅春节系列文化演出网上观众就达到了3万多人次,群众纷纷点赞。
文化服务私人订制 群众感觉“合体合身”
“除了给群众提供‘点单’式文化服务外,我们还应特定文化群体和个体特殊要求,提供‘私人订制’式文化服务。”李学文介绍。
群众文化需求在《丰润区文化馆文化服务项目目录》上没有怎么办?区文化馆向全区各地各单位、群众组织和个人承诺:“可以根据群众个性化文化需求,随时联系文化馆,文化馆根据需求“量身订制”特色文化服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区内重点国企中建二局想举办大型“合唱”汇演,以此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但苦于没有专业老师指导。找到了区文化馆,文化馆立刻专门订制专项文化服务,选派专业音乐老师深入到企业辅导,让该企业的演出大气恢弘达到了专业水准,受到了企业上下的一致好评。
今年4月,在左家坞镇龙泉谷景区举办的“万亩桃花·醉美丰润”第三届桃花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应景区“特殊要求”,区文化馆“订制”了歌曲、舞蹈、戏剧等节目,在景区举办了“唐山周末·丰润区文艺演出”。演出惊艳了各地游客,也让景区老板于淑宝连连称赞。这次演出演员120余人,游客数千人热情观看,精彩的演出成为了桃花旅游文化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年的“浭阳之夏”系列文艺演出是区文化馆送给丰润百姓的一道文化大餐。今年的文艺演出,区文化馆广泛征求群众需求,连续7晚的演出,让群众挑主题、挑节目、挑演员,为群众“量身订制”演出节目,力所能及地满足群众需求。盛夏之夜,这区曹雪芹文化园广场上的“浭阳之夏”演出现场,观众激情澎湃,看着自己亲点的节目和演员,掌声雷动,好评如潮。
今年以来,丰润区文化馆举办各类“私人订制”式文艺演出41场,参演人员3000余人,观众达5万余人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赢得了广泛好评。 (国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