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衢州市经信局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衢州要“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重要嘱托和浙江省委提出的“争当浙江制造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要求,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以“组团联企”机制为载体,以主题教育聚共识添动力,发挥经信职能作用,急企业之所急,补产业之所短,解园区之所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一、在提高服务企业水平上“出新招”,抓实“组团联企”。
结合主题教育“两不误、两促进”的要求,整合力量实行“包团联片”,推动“组团联企”服务落细落快,实现了“职能网内融合、问题网内通办、服务网内统筹、发展网内保障”的良性工作态势,有效解决了以往服务企业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不对路的问题,被省经信厅推荐为我省稳企业好做法典型,也被市委改革办列入衢州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在组团联企走访时,晓星氨纶公司反映人才公寓紧缺,影响人才招引问题时,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当周内得到解决;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得知市内一家招商新落户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时,及时带企业负责人向省里汇报,得到省领导关注;在开学之初,富士特公司反映其管理层子女就学难以解决,我局及时与市区教育部门协商,妥善解决问题,赢得营商环境;10月中旬得知九洲化工因生产污水无法得到正常处理而影响正常生产和按期出口交货时,急企业之所急,立马与相关单位协调,当天就给予解决;在走访调研中听到通天星、永和制冷等企业反映衢州市土地使用税偏高的问题,当月就推动市政府出台降低土地使用税政策,并付诸实施;针对华友钴新、康鹏化学等企业反映招用工成本较高问题,推动出台新的招用工补贴政策。通过主题教育调研,真情实意为企业服务,既聚焦个别企业急需的问题解决,也关注面上企业共性问题的处理,把稳企业稳增长防风险增动能落实在行动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在增强产业基础能力上“抓高端”,狠抓“双招双引”。
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充分研析衢州市现有产业基础和结构特点,聚焦提质增效抓高端要素。主题教育以来,针对衢州市产业缺人才、缺技术等问题,先后组织3批次63家企业进学院,开展人才招聘与技术攻关对接;为促进产教融合发展,10月25日专门给全市100多名职业教育学校老师作产教融合专题讲座,引导职教专业跟着产业走。为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牵线衢州学院与北京华大九天公司首席技术官、数字经济专家吾立峰博士对接,共建EDA特色专业,走一边培养人才,一边发展产业之路;牵头引进原香港理工大学陈莽教授,来衢筹建传感器研究机构。为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基础能力的突破,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11月1日组织红五环、志高机械等12家企业高层组团赴杭州老板电器、春风动力考察学习,为企业精准提供政策与技术服务。为夯实衢州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础优势,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对产业链高端化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自身招商投资10亿余元浙江利化新材料科技公司项目的投产和总部的落地,加快推进华海新能源材料产业化基地项目的建设。通过系列“组合拳”,有效推动衢州市产业基础向高级化、人才引进向高端化发展。
三、在提升发展平台承载力上“做实功”,促进“集约集群”。
主题教育以来,面对全市园区平台能级低的问题,市经信局专门成立课题组进行调研,聚焦聚力产城融合,推动园区平台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针对小微企业园特色不明显、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制定《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实施意见》,并组织召开了小微企业园建设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推进会;近日,衢江区成功列入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重点县(市、区),并享受500万元专项资金激励;针对市本级产业园区建设既缺特色又缺资金的情况,市经信局主动谋划建设传感器产业园,并提出筹措资金建设方案,同时组织赴北京、上海、宁波等地招商,目前已有北京清泰等9家公司拟来衢入驻传感器产业园。为解决主体活力不足,政府投入不足问题,在全市推进多元化建设产业园。9月以来,已有常山万洋众创城、衢江万洋众创城开工建设,同时争取省里支持,统筹全省产业布局,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针对集约发展和转型需求,加快亩产税收1万元以下低效企业出清,主题教育以来,已改造提升低效企业161家,盘活土地面积2500多亩,腾出用能空间1985吨标煤。通过问题导向,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了平台对产业的承载能力,拓展了高端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产业集约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