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2019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吉安行”网媒记者们走入吉安永丰县,感受当地民俗,了解当地绿色生态发展,探寻当地红色记忆。
从永丰县龙冈畲族乡圩镇往北1.5公里,有个村庄名叫张家车村。作为龙冈附近最大的村庄,它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村内甚至有千年樟树,树木茂密生态环境优美。10月23日上午,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吉安行2号线采访团从龙冈畲族乡张家车开始了永丰县的一天的行程,了解当地红色历史底蕴与乡村巨变,体验畲乡少数民族风情。
张家车村位于龙冈圩北1.5公里孤江河南岸。《据张氏族谱》记载,五代后周朝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张姓从邑内沙溪水村徙此,已传32代。全村九十多户,以张姓人家居多。旧时村外孤江河边车水灌田的水车(竹筒车),为张姓人家所有,且是村民灌溉耕种的重要设施。是故村以水车命名,叫“张家车”。
据介绍,1931年4月23日,红一方面军全部人马,进驻从万功山至上固沿途各村。同日,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总部进驻张家车村。
1931年4月23日至7月20日,中央苏区在张家车驻扎88天,进驻张家车村的苏区中央局职能部门有政治部(辖保卫局)、组织部、宣传部、无线电台等。同时进驻的还有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及其后方办事处、江西工农银行、印刷厂、红军后方医院、战委粮库及粮食发放处、保卫局手枪队等。
龙冈畲族的姑娘用一支热情的禾杠舞欢迎记者一行人的到来。工作人员告诉媒体记者,龙冈畲族的禾杠舞,由畬族妹子一手拿着柴刀,一手拿着禾杠,踏着禾杠歌的节奏韵律,与柴刀面碰擦敲打禾杠发出的音色配合,将劳动场景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舞蹈艺术,非常有特色。
随后记者团一行参观了第一次反“围剿”纪念馆,并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合影留念。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央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深入江西省各地进行慰问,并指示要在龙冈建造革命烈士纪念塔,以纪念第一次反“围剿”龙冈战斗和第五次反“围剿”秤砣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让老区人民永世瞻仰。
纪念塔为青条石结构,通高12.5米,边宽2.1米;座宽5.1米,高2米。四周为青石地面,围有水泥栏杆。塔南面镌有“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十个大字,北面镌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纪念亭为楼阁式建筑,南面正门楣有“浩气长存”四字,北面后门楣有“继往开来”四字。
第一次反“围剿”陈列馆始建于1975年, 1976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主要是展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场景。因2007年土墙倒塌,于2012年重新选址重建。场馆南面是红色主题广场,总占地面积8000㎡,以雕塑、红军墙等红色历史元素为主来打造。据介绍,按照规划布局,下一步将把秤砣寨、碑亭、陈列馆、红色广场及后山五龙戏珠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占地300余亩的红色主题公园。(罗昊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