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的读书会,不只是读书。从“书香成为界首味道,读书成为生活习惯,读书会成为界首风景”,到满城书香浸润人、诗书文化涵养人,到读书汇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磅礴的力量来高度的共识,高度的共识源于思想的斗争和突破,思想的斗争和突破从思维的跨界开始。
跨视野短见之界,省级贫困县市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皖北小城界首,省级贫困县级市,全市域面积668平方公里,人口82万,地域面积不足,创新主体不足,无重大产业支撑,缺科技金融支持,在以上条件下,怎么敢想敢创国家级高新区?读书拓宽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没有高质量的平台,就没有高质量的产业;没有高质量的产业,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就没有高质量的脱贫;没有高质量的脱贫,就没有乡村振兴和全市域的振兴。所以要创,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创。“界首即高新区”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地域空间不足,产业布局受限的问题;“创新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人人皆可创新,人人都是创新人才”解决了创新主体不足的问题;每个乡镇都要培树产业,建立自己的创业园、就业园,解决了产业支撑问题;吸引院士、专家来“安家”,促进创新与发展,解决高精尖人才短缺问题;院士经济链的建立,吸引金融主动支持,解决科技金融支持短缺的问题。共识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力量,2018年10月份,国家级高新区已经科技部专家现场认定,高质量的平台也日益凸显了带动发展的蓬勃力量,界首市“两新”产业产值连续多年增幅全省第一,多次被省政府表彰为制造业综合“十强”县市、“十快”县市。自2016至2018年,界首市连续进入“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前十名,2019年4月份,又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
跨思维封闭之界,各部门、领域树立规划引领意识并指导实践。典型的是农业部门,多年来走不出指导农民建大棚,催促农民打农药的封闭思维,读书会的深入开展,打破了思维的藩篱,规划引领的意识深入人心并指导实践。“农村局不是只抓农业,要抓农村社会的建设、发展、治理。”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话,产业怎么培树,不是没方向的招商引资或简单的政府投入,要融入全市的产业规划体系,做到市、镇、村的产业转移有序、结构布局明晰、产业特色鲜明,为此,农村局以读书会为平台,深入研究高新区战略规划、高新区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设计、乡镇双创园规划,指导镇村的产业培树。目前11个乡镇都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园,次序承接了市级产业转移,相继引进了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投资企业,直接带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方式的变革,也让本土的企业因园区品台而升值,让镇村两级的产业发展体现高新区的风貌,用实践印证了“界首即高新区”理念的前瞻性、引领性、正确性。
跨业务低效循环之界,“业务工作项目化”让工作成效事半功倍。围绕“怎样破解业务工作的低效循环”,各部门深入的读书、思考、研讨、突破,形成了“业务工作项目化”的共识并付诸具体实践。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例,传统的做法是工作任务来了,分解任务,压实责任,领导重视,强化督查,让干部为创建而工作,为工作“负担”而工作,为不被追责而工作。怎样激发内生动力,让大家有激情的工作?读书会从全市干部群众的切身需求入手,让大家敞开心扉,我们要不要创、我们想不想出门见绿地见公园、我们是否向往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愿景?我们不是为工作“负担”而不情愿的去干,而是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奋斗。斗志形成了,怎么干?“业务工作项目化”,一批批的绿地游园项目、森林防护林森林公园项目、水系治理景观项目、高速公路出入口景观提升项目,形成项目体系,又让每个项目都成为独立的战斗单元,围绕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每个项目战场吹响冲锋的号角,不到3年时间,界首市从全省唯一一个人均绿地不达标的县市,到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功在即,目前已经公示。“创建只是过程,我们是要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生活的环境,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为了这个向往,读书会致力凝聚了各界共识,汇聚了各方力量。(安徽界首市政府办公室 马玛)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