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中国青蒿素 巴新抗疟疾

短短数月救人数万 “青蒿救人”续写中巴新友谊新篇章

时间:2018-11-15来源 : 广州日报作者 : 何道岚

广东新南方集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建立的中巴疟疾防治中心。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广东青蒿抗疟医疗队和当地志愿者一起到基里维纳群岛为当地居民送药。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巴新人民最需要什么?攻克疟疾。而广东的药最好,所以我们就来了。”中国广东新南方集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去年组成抗疟团队,来到了本月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外的基里维纳群岛,书写了一段“青蒿救人”的中巴新友谊篇章。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的中国—巴新友好交流故事会上,一个个互惠往来的故事,见证了两地人文情感交流的深化,也昭示了中国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的浩然情怀。

中国技术打开希望之窗

青蒿,叶片青绿,花色淡黄,从它提取的青蒿素成为疟疾克星,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今,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者携青蒿素药物而来,短短数月救人数万。

“巴新人民最需要什么?攻克疟疾。而广东的药最好,所以我们就来了。”广东新南方集团总裁朱拉伊介绍,在这个神秘、美丽的世外桃源,却饱受疟疾肆虐,全国近800万人口都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中。在远离大陆、疟疾平均感染率达18%的基里维纳群岛,医疗救援更显当务之急。

中国10年前就开始派遣医疗队协助巴新防治疟疾,并举办卫生官员、医院管理及医药研究人员培训班。去年,新南方集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组成的抗疟团队与巴新政府开始合作,首先选定这个人口4万多的群岛作为抗疟试验区。

11月12日,记者走进中巴疟疾防治中心。回顾这一抗疟团队从本世纪初起在柬埔寨、科摩罗、马拉维、多哥、肯尼亚等多国开展的“青蒿行动”——青蒿素复方快速清除传染源消除疟疾项目。该团队研发的青蒿素抗疟药疗效显著。在实验室里,巴新国家公共卫生医院退休医生Peter正带领一支主要由当地人组成的团队,接受来自中国的科研技术训练。26岁的当地医疗学者Philon说,来自中国的技术援助,为他们的生命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岛上生活条件艰苦,常人难以想象。”朱拉伊说,第一次考察基里维纳岛是在今年1月,当时全岛仅有7辆车,没有电力设施。抗疟团队驻岛的只有4人,所谓“酒店”是几间中国南方常见的高脚楼;供电完全依赖家用发电机,全天供电几个小时;没有手机信号,只能以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全岛医疗体系里没有一个医生,药品多已过期。正是在不足为外人道的艰困中,来自中国的“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基里维纳岛疟疾试点项目”两个月后便宣告启动。

在基里维纳岛实施三轮全民服药前,中国团队曾对14个村进行采血调查,平均感染率为18%,其中Munuwata村感染率最高为33.68%。仅3个多月的合作治疗后,凭借基里维纳岛卫生系统,广泛动员当地民众参与到复方青蒿素三轮全民服药快速清除疟疾中来。基里维纳岛总人口约4.5万人,如今服药率在95%以上。项目实施大半年后,岛上居民疟疾平均感染率下降至0.4%,人群带虫率比之前下降了98%。

在基里维纳岛上跨出意义重大的第一步,中国送药上岛的步伐并未稍停。中巴新疟疾防治中心计划以点带面,先将青蒿素抗疟的示范区扩大到米尔恩湾全省,继而推广至巴新全国,用中国的医疗方案,引领巴新进入清除疟疾的快车道。未来可期——一个无疟疾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终将以崭新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中巴新故事续新篇

巴新国家水务局:广州之行收获发展启示

这些年里,巴新国家水务局局长拉卡·达维里在江苏、广东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首先是考察自己的老本行,在江苏寻找供水设备生产方,在广州参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设施;接着不忘汲取城市发展的智慧。

在江苏,拉卡和巴新水务同行们结交了一个友好合作长达15年的项目伙伴,让中国制造的供水设施遍布整个国家,帮助很多巴新人用上干净水。此外,这家中国工程公司还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给予巴新伙伴无私帮助。

在广州,拉卡和巴新政府同僚们惊喜于摩天大厦、传统建筑的并行不悖,兼容并蓄。这对立志走向世界寻求发展的巴新,无疑是一种启迪。他坦言,在中国的收获除了物质与技术,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

拉卡说,巴新独立43年,新一代人的价值观在面向世界的过程中转变,而无论我们来自哪里,都应该靠拢在一起,在尊重彼此文化习俗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提高。

巴新首都行政区教育部:教育启动发展引擎

巴新首都行政区教育部计划长奥兰多表示,布图卡学园-中巴新友谊学校除了能为孩子提供教育机会,也会成为改变巴新人民教育观念的契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教育应该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仅要让小孩子上学,而且要着眼未来,追求教育模式的发展。”奥兰多说,布图卡学园提供了1-6-6教育体系(学前班-小学-中学),提醒政府不但要提供单一功能的学校,还要从每一家教学机构的建设着眼,构筑一套具有竞争力的教育系统。他预言,布图卡的新办学模式,将在教育产业方面为巴新带来更长远的借鉴,成为名副其实的样板学校。

奥兰多指出,这一牵涉3000多名学生的校园项目,将牵动起教育以外的经济效应,驱动起区域发展的大引擎,让全民都能从这一惠民工程中获益。

科大讯飞:与全球人民共享数字化未来

科大讯飞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通过讲述三个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的故事,分享了从“核心源头技术创新”,到“技术顶天应用立地”,再到“共生共荣开放全球共享”的企业愿景。

“巴新是和中国有着40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中国有句俗话说,文化有差异,友谊无国界。我相信,科技也是无国界的。”杜兰展望,通过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科技前沿业者的努力,有天将让巴新山村的孩子们能享受到智慧教育的公平。

杜兰表示,希望包括中国和巴新在内的世界人民加强核心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共同打造AI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

华人在巴新:华人史感人励志,尚待书写再续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祖籍北京的巴新侨领、中华总商会会长倪玉梅自称“历经千山万水来到巴新”。经过近30年的工作生活,她与巴新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于今年正式成为当地议员。“30年的经历很长,故事太多,一句话说不完。”倪玉梅说的是自己,更是无数像她一样在巴新奋斗的华人。她表示,很多移居巴新的华人成为当地杰出人物,不乏国家总理等响亮名头,风光背后,无不拥有一段艰苦创业、奋勇拼搏的岁月。上个月,巴新最大的五金店在莫尔兹比港开张,这位不为中国人所熟识的华人老板,五金生意遍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倪玉梅认为,巴新华人的创业、奋斗经历,值得大书特书,为后人留下一部励志、感人的巴新华人史。有别于做生意赚钱的精明形象,在巴新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地投身社会公共事务,走在慈善捐助的最前线。同样有别于传统观念中的落后、闭塞形象,倪玉梅表示在中巴新两地人民的携手努力下,当地正大踏步前进,遍布机遇,中国人要来寻求互惠发展空间,书写中巴新的新故事,正当其时。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