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涵育文艺精品 深耕多元文化土壤

时间:2018-11-08来源 : 南方日报作者 : 刘丹颖

日前,由广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18广州市加强文化自信与文化管理创新研讨班在北京举行,广州市直及各区宣传文化系统相关负责人、市属各大文艺院团业务骨干参加培训。为期一周的培训邀请了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傅庚辰,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电影导演梁明等文化名家授课,专家学者们以“加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结合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分析广府文化、岭南文化发展的源流及走向。

“音乐创作要雅俗共赏”

“广东音乐应该说还是有深厚的渊源,也有广泛的影响。关键是要创新,坚持文化自信,把原来好的精华保留传承下来,根据新的时代,社会的要求再创新。”傅庚辰指出,抓住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去创作,体现好作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也要求艺术家必须善于提炼生活体会。

年过八旬的傅庚辰曾经创作《地道战》《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经典作品。他向学员介绍1964年初创作《雷锋》电影音乐的过程,对于创作者提出的如何升华音乐创作主题之问,傅庚辰指出,音乐不是为少数人写的,也不是为自己写的,而是为人民服务,给人民去听的。他认为要实现音乐为人民这个目标,要从三个方面努力探索,即现代技法中国化,音乐语言民族化,音乐结构科学化。而广州拥有星海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学府,可在音乐教学方面大胆创新,取得新的突破。

提到广州的音乐事业就不能不提中国音乐金钟奖,作为该奖项的发起人,傅庚辰回忆十几年前在广州筹办这个国家级权威音乐奖项时,广州已经显露“敢为人先”的特质,令他印象深刻。金钟奖十多年的蓬勃发展,正是广州文化繁荣发展的象征。

“应该说,金钟奖的舞台走出了一批至今活跃在乐坛的音乐顶尖人才。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金奖得主雷佳,就是在广州成名的。”傅庚辰表示,中国音乐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应视为广州音乐事业发展实力的标志。

用中华美育精神滋养新一代艺术人才

“艺术没有先进落后之分。”靳尚谊教授指出,在绘画创作中强调时代感,并不是否定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艺术现象,经过时间淘洗留存下来的艺术精品都是当代绘画创作的宝藏,艺术家要从中汲取更多养分,戒除浮躁心理,才能踏实有功地研究学问、创作精品。

他还指出,当前美术人才培养须重视绘画基础,打基础的视野要放宽,从中比较技法,学会辨别画家与作品之间的联系,懂得艺术鉴赏,有助于提升新生代绘画作者的创作水平。

今年9月,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提出新要求,把“以美育人”摆在重要位置,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已不仅是教育界的任务。广州近年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全民美育工作,已形成了重视美育的社会氛围。靳尚谊指出,中华美育传统源远流长,艺术教育是一个整体工程,要从中小学阶段加强学生在美术、视觉、音乐等方面的艺术修养,有条件的地区开设固定的美育课。此外要借助公共文化设施,让年轻一代从小具备审美意识,在孩子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广州历来重视艺术人才培养。在美术界备受关注的“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简称“青苗计划”)是由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共同发起的公益培育平台,自2013年9月启动以来,迅速成为了广州在美术人才培养的品牌,让更多有志于艺术创作的美院毕业生继续追梦。

去年底,“青苗计划”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创作汇报展,青年画家成果喜人,展出了120余幅画作。在徐里看来,活动不仅促进了“青苗计划”的成果转化,还进一步密切了广州与北京之间的文化交流。

打造大湾区的“文艺高地”

戏曲产生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如今遍布广州各区的超过1300家民间粤曲私伙局足见粤剧强大的群众基础。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季国平认为,广州的粤剧艺术发展要在“出人出戏”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扶持青年粤剧演员成长,更要把全国戏剧界的眼光聚焦到广州。

去年,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举行颁奖礼期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戏剧文艺人士来穗聚首,“这本身就是强有力的推动。”季国平说,广州有实力和基础,更有条件推动粤剧“走出去”,向全国乃至海外扩大粤剧艺术的文化影响力。

谈及粤剧的传承与创新,季国平说,一代粤剧大师如马师曾、红线女的个人号召力之强,凡是名家领衔的演出深受粤剧迷追捧。“当代粤剧的发展同样也需要“造星”,不仅有利于粤剧走向国际主流舞台,更有助于粤剧新秀的发掘与接班。”季国平表示,“名角名团”应当是广州发展粤剧的趋势。广州粤剧院收获了多位国家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得主,还有数位“二度梅”粤剧名家。红派传人、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就是其中一位。

名扬海外的广州红豆粤剧团自粤剧大师红线女创办至今,向海内外观众奉献了一场场经典传统剧目,同时一批新编的粤剧《刑场上的婚礼》、《南越宫词》等展现了粤剧与时代同行的生命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加速了穗港澳三地的文化共融,赋予了广州多元的文化生态。“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生态有助于涵育文艺精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表示,广州的文艺市场化探索起步早,观众欣赏水平高,因此广州有条件对经典剧目进行整理、深入挖掘,在戏剧舞台再现传统经典,并且用这部分经得住时间及市场考验的文艺精品确立其艺术价值。

“戏剧是和观众共同创造的,艺术服务于人民。”濮存昕认为,好的戏剧通过艺术语言达到“以美育人”。在他看来,广州的剧团发展蓬勃,从演员训练到艺术美育方面都有所侧重,有一股“学”的状态,连接北派的文艺潮流与海外的演出市场风向。

广州倡导并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电影活动和专业交流平台,将围绕大湾区文化特点引进文学、电影项目。梁明表示,大湾区建设为广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依托香港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建立大湾区的影视基地指日可待。“过去十年,香港的电影人纷纷北上,到内地寻求合作、开拓市场。而广州具备电影产业基础,又与港澳地区地缘环境、文化相通,后发优势非常明显。”他表示,打造“电影人的聚集地”,广州是理想城市。

(责任编辑:沈晔)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