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集体诵读《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选段)》。
刘长安
许钦松
陈永锵
倪惠英
邹罡
孙洪涛
(五号楼工作室出品)
上周,连续两场“广州文艺故事会”在花城广州举行。
7月6日,“让初心照亮征途——广州文艺战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访谈会”在广州塔举行。9位德艺双馨的老中青艺术工作者齐聚广州,讲述他们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讲述他们在创作中如何从人民和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动人故事。
访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文艺单位和文艺工作者的信件重现在大屏幕上,信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指引着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提升思想和艺术境界,以“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实际行动响应总书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要求。
而在“大师能量·青春力量”美术创作人才培养主题故事会上,来自“全国八大美院”的多名艺术大师对话青年艺术家,共同聚焦美术创作人才话题,为青年艺术家解决“面包和理想都要”的难题,大师们认为年轻艺术家要积极参与市场但不能讨好市场。
青年文艺工作者:
新时代“广州创作”要传承和创新
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这是新时代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新时代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如何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一群年轻的广州文艺工作者也畅谈了他们如何传承“广州文艺”。
国家二级美术师、广州画院专职画家李夏夏认为,青年文艺工作者应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出具有新时代风貌的艺术作品。她讲述自己在《晚秋》的创作途中,看到了在秋末初冬仍坚挺的荷叶,被其坚贞不屈的意志深深触动,领悟到艺术工作者需要坚守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画下了这幅作品。李夏夏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文化人的责任和力量源泉,我们要用我们的所学去发现、保护、传承、发扬。”
广州首部原创歌剧《马可·波罗》执行制作人、广州大剧院总经理助理陈睿通过歌剧,让700年前丝绸之路上的震撼历史在广州再现辉煌。“剧场就是最好的桥梁和文化纽带,连通广州和世界。”她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汇聚中西文化的“广州制作”,将承载着中国梦更加自信地扬帆海外。
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演唱专业艺术生庞琪祥,他一直坚持原创音乐,拥有个人原创歌曲近200首。庞琪祥认为,音乐创作人要提高艺术修养,保证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在艺术生涯里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才能为广州文艺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著名作曲家刘长安:
为渔民和海防战士写下《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我们的艺术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我们的音乐也是人民大众的音乐。”著名作曲家刘长安在访谈时表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源泉来自人民,来自生活。
1971年末,刘长安从北京南下,来到汕尾海边的一个小农村。在依海而居的日子里,不惧辛劳的渔民和坚守海防的战士带给刘长安太多的感动和感触。这一份扎根于基层、源于生活的质朴,在刘长安的笔下化为了这一首广为传唱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不管什么样的音乐,只有人民认可才可以流传。作品要体现社会的步伐和人民的最强音。”对于祖国,刘长安有着百般的依恋与崇敬:“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音乐家是有国籍的。我生于此,长于此,就应该知恩图报。”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音乐作品,也成为刘长安毕生的追求与执着。
著名画家许钦松:
中国笔墨自胸襟来将南粤春色“画进”人民大会堂
2007年,应人民大会堂的邀请,时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许钦松耗时半年,创作了山水画巨作《南粤春晓》,以岭南山水展现了中国南粤大地的复兴与发展。在许钦松笔下,风起云涌的自然景象,比喻改革开放如万马奔腾,展现了改革开放给国家复兴带来的动力。如今,这幅画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外厅里,向世界展现了南粤大地的蓬勃活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力强盛,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强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还要通过这个文化符号来表达。”许钦松鼓励艺术创作者们,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指导,把创作跟国家进步、民族复兴联系在一起,为这个时代画下经典作品,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自己的力量。
著名画家陈永锵:
艺术创作植根于土地歌颂生命而非孤芳自赏
国家一级美术师陈永锵14岁起爱上画红棉,“我刚开始学画时,特别喜欢梁占峰老师画的红棉和他题在画上的诗:愿祝人生似红棉,凌云百尺气冲天。花开映日红如血,絮落纷纷暖大千。”正是出于对木棉的热爱,陈永锵最终把红棉画进人民大会堂。
“我从小就在木棉树下长大,是地道的广州仔。虽说木棉是英雄花,但它没有一点霸气。木棉挺拔、正直的姿态正如同值得我们崇尚的人格。而且木棉花开落地、掷地有声,这种英雄气概感染了我。”在陈永锵眼中,红棉代表着广州的精神。
陈永锵将20岁作为自己艺术之路的分水岭。“20岁前,我对大自然只是一个旁观者;20岁后,我贴近了土地,从中感受到自强不息的精神。这让我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担当。文艺家、艺术家应该歌颂生命,而不应该孤芳自赏。”
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
艺海无涯一生渡坚定自信守初心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代表性传承人,40年来,倪惠英一直是粤剧的领军人物。“进了粤剧团,才真正了解到粤剧艺术的魅力。剧团下乡演出时,我看到漫山遍野全是观众,有的人打着火把,有的人撑着艇,有的人花四五个小时赶过来。”倪惠英说,“看到粤剧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我想这个事业值得我奋斗终生。”
谈到入党经历,倪惠英表示,“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早在孩提时代,革命的理想主义就在思想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一直鼓舞、鞭策着倪惠英,让她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诱惑,都可以保持初心。她感叹道,“个人的事业,要融进党的事业、社会的事业,才能走得更远、更坚定。”
影视表演艺术家孙洪涛:
戏内演好军人戏外做好军人
国家一级演员、影视剧制片人孙洪涛曾在基层当了16年的兵,在他的从艺生涯中,他也演绎过无数军人和将领,被媒体称为“军人专业户”。“多年来严格的部队生活教会了我怎样做一名好兵,这样的作风在艺术创作中让我受益无穷。所以,我时刻告诫自己要戏内演好军人,更要在戏外做好军人。”
孙洪涛还在现场分享了一段火速上“前线”的故事。2008年汶川地震时,孙洪涛在广州家中陪儿子复习高考。接到任务后,孙洪涛立刻出发前往灾区。随队慰问后,他留在灾区先后拍摄《震撼世界的七日》《文化战车》《惊天动地》。孙洪涛连续工作了113天,其间经历数百次余震,每天都住在帐篷里。完成任务回到广州,记忆中还在复习高考的儿子已经到大学报到一个多月了。“国家有难时,以自己的业务专长为国家尽力,我感到无上光荣。”
著名芭蕾舞表演艺术家邹罡:
用艺术报效国家用信念撑起舞台
信念的强大,足以让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坚守。1998年,26岁的邹罡前往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舞蹈进修。学成完毕后,邹罡获得了高薪留美工作的机会。可邹罡却毅然回国,投身到广州芭蕾舞团的筹备工作中来。谈到这一决定,邹罡表示:“我有义务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回报给祖国。学艺术,先感恩。”
2010年,邹罡在广州芭蕾舞剧《风雪夜归人》中担任男主角莲生一角,令万千观众眼前一亮。但在上海巡演开始前,邹罡却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住院进行手术。在自身安危与完成表演的抉择中,邹罡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他不顾医生的阻拦,签下了生命责任书后重回舞台,忍痛走上了舞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邹罡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要多创作讴歌党和人民的作品。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实习生周敏萱通讯员穗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