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七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主席、中国医促会心脏重症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ICU主任张海涛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海涛教授表示,经过6年努力,中国心脏重症学科取得长足进步。
图为第七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主席张海涛教授
张海涛介绍,“心脏重症”学科概念自2012年提出,完成了学科“理念和理论体系”的建立,成建制学术团队的建设,基层地方学术组织的成立,成绩斐然。他表示,心脏重症是一个跨学科融合的领域,学科的核心概念是“让心脏休息”,本届心脏重症大会的主题是“普及与提高”,心脏重症学科进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冠脉介入、心脏外科、心脏支持等基础和临床医学进步。第二,CRRT(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人体脏器支持技术、胃肠道营养支持技术、神经系统和出凝血管理等相关支持手段的进步。第三,心脏重症概念理念的进步,如通过主动和被动卸负荷实现“让心脏休息”、心脏重症与综合重症是借鉴与提高的关系等。
张海涛提醒广大心脏重症临床医生,随着科技飞速进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心脏重症学科面临着八个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一、右心功能不全定义诊断明确、治疗理念清晰;二、心肺复苏后的“冷+静”治疗理念已经达成共识;三、心脏辅助装置的时代已经到来但国内依然滞后;四、血液净化全方位支持取得突破;五、“胃肠管理”方式实现理性回归;六、心脏重症患者监护更加简单、连续、无创、便捷;七、全基因组学和真正个体化治疗到来;八、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重症领域崭露头角。
张海涛补充强调说:“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依然是心脏重症治疗的重要武器,以其经济、方便、有效一直在冠心病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社会将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重症领域拥有海量的医疗数据,心脏重症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最大限度完成数据清洗,运用干净有价值的数据开发服务重症患者的医学人工智能。”他最后深情表示:“我国的临床医生为保证医疗系统便捷高效运转,维护群众健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最希望医生自己的身体更健康一点。”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