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创新科技“话语权”
—“三星系”上游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 2016-12-14 16:12:20 |来源: 羊城晚报 | |责任编辑: 曹洋
一提起三星,我们更多想到的是手机、显示器、家电、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一系列被众人所熟知的整件装备;然而,三星在传感器、处理器等关键零部件上,也在行业内占据着主导地位,出色的半导体业务更成为三星第三季度盈利的主力军,让三星在产业链上游版图内的竞争力持续走高。
“三星系”阵营的日渐强大,无论是在成品领域,还是在元器件领域,都展现了“领头羊”的姿态。在竞争激烈的科技界,这些优势技术必将主导“话语权”,从而成为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图像传感器——
美图拍照的主导者
随着智能手机大潮来袭和手机拍照功能的普及,如今很多人使用手机最为看重的一点,就是拍照功能。殊不知,一部拍照好的手机,首先需要有过硬的传感器,保证成像画质。“美颜自拍”要拍得好,“秘诀”全在于传感器。
早在10年前功能机时代,三星率先将数码相机传感器和镜头移植到手机中,让手机拥有较高像素和光学变焦能力,由此切入手机图像传感器供应链条。多年来,无论手机图像传感器如何变革,三星始终是占据市场份额前列的供应商。
应用在三星Galaxy S5手机上的ISOCELL技术,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这项技术三星在2013年对外公布,它建立在BSI(背照式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更注重减少像素之间的干扰,让像素能够吸收更多光子,获得更好的照片效果,从而提升画质;此外,还能缩小相机模块,让手机和平板电脑变得更加轻薄。
在获得市场广泛好评之后,三星又研发出画质和体积平衡得更加出色的BRITECELL相机传感器技术。在同像素情况下,BRITECELL比此前的ISOCELL传感器薄了1毫米,可在保持单个像素为1.12微米的情况下提高弱光成像水平,减少弱光下的彩噪;同时,通过更强的HDR高清动态显示带来更优秀的曝光效果,并拥有更快相位对焦速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度旗舰手机Galaxy S7和S7 edge上,三星又引入了来自于佳能单反相机、首次应用于手机中的全像素双核(Dual Pixel)对焦技术。这是基于相机CMOS传感器的特殊硬件构造,通过把相位对焦装置直接集成在感光元件上,减少了光线损失,让传感器每个像素都参与到对焦环节中,从而让对焦快如闪电,大幅提升了弱光下相位对焦的可用性。
此外,三星还引入了红外线对焦和超级防抖技术,并且正在研发下一代有着更大感光面积和大光圈的手机摄像头技术。可以说,三星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满足消费者日益苛刻的需求,市场占有率也节节攀升。如今,三星图像传感器除了用在三星自家手机之外,还很受魅族等其它手机品牌追捧,甚至上升到能够跟传统“大佬”索尼分庭抗礼的地位。究其原因,这与三星坚持不懈进行图像传感器技术研发、力求达成业界领先的努力密不可分。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三星自有传感器产能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受到行业认可。
芯片处理器——
“核战争”的领跑者
上游产业的又一大标志性领域,就是被誉为电子产品“心脏”的芯片处理器。围绕着芯片处理器的主导地位,行业内部多次爆发以“多核”为标志的“核战争”。作为拥有芯片处理器“核实力”的三星,多年来一直处于领跑者位置。
十多年前“单核时代”,三星蜂鸟系列处理器名声大噪。蜂鸟处理器S5PC110(Exynos 3110)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很好地控制处理器功耗,号称“单核之王”。三星GALAXY S系列首款产品I9000,在搭载这款处理器之后,上市当年销量轻松突破千万台,为GALAXY S家族产品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正是凭借着当时在手机处理器领域的出色性能表现,三星在短短那几年时间内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市场份额最高的品牌。
而2010年进入“双核时代”,三星Exynos(猎户座)处理器成为当时唯一一款支持DDR3内存和双通道的处理器,45纳米工艺制程技术令其性能与功耗控制得到极大提升。三星I9100、Galaxy Tab 7.7以及Galaxy Note等明星产品均搭载这款处理器。
随后在“四核时代”,三星28纳米双四核Exynos 5 Octa现身三星旗舰机Galaxy S4,开启高能低耗移动处理器时代,体现性能、功耗与稳定的“三赢”。由于处理器性能优越,三星Galaxy S4全球范围内首月销量超1000万部、随后出货量突破2000万部,领跑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紧接着,2015年三星14纳米工艺Exynos 7420强势崛起,与高通骁龙810、苹果A8实现“三足鼎立”。Exynos7420一经问世即在芯片领域大红大紫,明星机Galaxy S6和Galaxy S6 edge作为采用14纳米工艺处理器和64位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成为2015年度当仁不让的旗舰机。
进入2016年,新一代三星旗舰Galaxy S7和S7 Edge所搭载的Exynos 8890,首次采用四个自主定制大核心(代号“猫鼬”Mongoose)处理器,外加四个Cortex A53小核心,相比上一代Exynos 7420,性能提升30%以上,功耗降低10%,成为新的性能冠军。
未来,三星计划推出成本优化的14纳米工艺处理器,还将扩大应用到网络、服务器和智能汽车等领域;而在更细小的10纳米方面,三星第二代10纳米处理器将比第一代提升速度10%;三星还在积极布局7纳米工艺,有望采用EUV极紫外光刻技术。
过去15年时间,三星半导体研发的主流移动处理器在多次“蜕变”中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建树。毫无疑问,三星掌握了芯片“自研”乃至“自造”的两方面主动权。这不仅推动着业界技术发展,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不仅让消费者,甚至让“友商”们都爱上了“三星造”。人们期待未来三星处理器还能交出更高分的答卷。
创新硬件——
新科技的超前者
以创新为主导,三星在上游领域的拓展,陆续带来了众多创新硬件。在每年举办的CES、MWC、IFA等世界级展览中,三星强势推出的新品,不断让人眼前一亮,备受市场关注。11年来,三星在全球知名的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中共赢得近350项大奖,这无疑是对三星坚持创新科技发展的一大肯定。
在处理器方面,三星的14纳米工艺处理器Exynos 7270用于可穿戴智能设备,令其在超薄、省电节能的条件下实现独立联网,并且支持Wi-Fi、蓝牙、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系统、FM收音机;而令人关注的手机处理器方面,明年初Galaxy S8上计划首次使用10纳米处理器,速度更快,性能更好。
在显示器领域,三星从2014年发布第一款曲面显示器至今,已经进化了四代,目前三星曲面显示器全球销售量超过一百万台,市场占有率超过85%,形成了完整产品线,涵盖游戏、娱乐、图形设计等消费以及专业级领域;而三星独创的AMOLED屏幕,显示精度更高,色域范围可以达到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制定的色彩范围的110%,工艺上的先天优势也让AMOLED“柔性屏”成为近年来业界热点;三星还推出Tizen系统显示器,集成了Tizen平台的开源特性和性能优势,让操作更简单。
在电视技术领域,三星第二代量子点电视能够还原多达10亿种色彩,最大亮度1000nit;同时配合三星的深黑减反、自动景深技术,大大减少了屏幕炫光,增加了画面层次感,保证从不同角度观看,都能获得近似一致的“逼真”观影体验。
而针对新兴物联网领域,三星ARTIK智能物联网(IoT)平台将形成完整的物联网开发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物联网项目从概念快速变为现实,此项平台得到了全球领先分销商、服务提供商和技术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的进一步认可。
半导体之王——
“三星系”的累累硕果
凭借着在处理器芯片、存储芯片、液晶屏等上游技术领域坚持不懈的努力,三星在CPU、NAND闪存、DRAM内存、显示屏、AMOLED面板、摄像头等供应链环节优势明显。三星三季度(Q3)财报显示,其半导体业务营收达到13.1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3.37万亿韩元,贡献了整体营业利润的65%。这充分证明了三星半导体技术的全球领先水平。
实际上,根据国际调查公司HIS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全球芯片市场出货排名报告显示,三星芯片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11.3%,紧逼半导体老大英特尔地位(份额14.7%),按目前发展势头很可能逼平甚至超越英特尔,成为三星电子业绩的长期红利部门。
尤其是三星移动芯片市场的份额持续提高,已跻身世界前5应用处理器厂商之列。此外,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三星存储芯片横扫欧、美、日内存半导体大厂,成为该领域的技术主导者而拥有定价话语权。据悉,三星正在有条不紊地执行第四代V-NAND(64层技术)开发计划以及18纳米DRAM的批量生产工作,预计在年底前批量生产64层3D NAND,预期在Q4季度将继续助推三星的业绩增长。
未来智能科技的竞争,还将推动半导体工艺向着更精密发展。据韩媒ET News报导,三星电子已着手开发中央处理器(CPU)核心,未来将用于物联网(IoT)设备的微控制器(MCU)产品,朝向产品线更完整的半导体业者迈进。
三星经过多年沉淀,日渐形成了稳固的创新模式:重视消费者需求、洞察未来科技趋势、强大创新研发实力以及全面的产业链融合。这些优势,必将让“三星系”在技术为王的高新科技领域,持续保持全球顶级品牌的活力和竞争力。
新闻热图 >>更多